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初探地方史知识在历史教学上的运用

阅读:236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6 16:37:02
分享到:
桐乡二中   徐云霞
美国大教育家杜威告诉我们“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大师陶行知又告诉我们“生活即是教育”。且不说哪种说法更有道理,至少他们都看到了至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联系现今的历史教育,我们现在的历史教学教材内容干瘪,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堂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历史教育比较缺乏那些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素材,如果我们历史老师不设法拓展和补充,那么课堂教学就只能局促于教条、干瘪、僵死的教材内容,也就无法生动地揭示历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无法给学生以“鉴古知今”的启迪。上这样的课,学生的感觉就只剩下索然无味了。新世纪课程教材改革正在展开,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有了很大改观,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内容比例大为增加,并且在叙述和表达方面也注意理论与实际的多角度联系,论从史出,以史证论,语言也简洁生动多了。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地区和民族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既吸纳外来文化的长处,又弘扬自身的优秀传统?从历史教育的角度看,应该重视地方史的教育。地方史,因其独具地方特色,伴有浓郁的地方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具体、形象、生动、易于接受,把地方史知识在历史教学上的运用,对于优化历史教学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从历史教学知识落实角度而言
1.地方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地方历史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们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紧密相关的。我们知道,学生所具有的社会知识,包括历史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周围环境。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他们对于有关故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古老传说、风俗习惯以至山水草木等等,都有着特殊的、深厚的情感。学习家乡的历史,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是学生的需要。地方史讲的内容都是与学生们生活的家乡密切地联系着的。他们已经通过通俗读物、文学艺术以及口头传说等途径获得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科学的,有的则是不完全科学,甚至是以讹传讹的;有的是概览全貌的,有的则是一鳞半爪。那么历史的真实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对此,学生必然会有浓厚的兴趣和希望学习的愿望。这样,教师在讲授涉及家乡的史事时,学生就会有一种亲切感。例如,嘉兴地区的学生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课时,当教师讲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时,他们就会觉得兴趣盎然、倍感亲切。学生们会感受到,就在我们生活着的地方,在我们经常去的南湖,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轰轰烈烈的场面。
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得到了历史的感受,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和主动性,使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自己家乡的历史时,他们的感觉是亲切的,课堂上的气氛是热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活跃的。而且学生是喜欢听、愿意记、爱交流,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学生对于亲近的事物,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也便于学习时的联想。这样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爱学历史,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教学的活动中去。
把地方史历史资源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来,避免了课本历史人物、事件离学生太远的弊端,能让学生直接感触到历史就在身边。学生可结合文字描述,身临其境,直接感受当时的历史场面,倍添亲切感和直观性,这些在离本校不远,学生直接到达参观,加上生动的地方史语言描述,使学生弄清了地方史与中国古代、近现代史的关系,更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地方史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
在历史教学中注重运用地方教材,可以使教师丰富自己的讲授内容,更好地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
     来源:网络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