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初探地方史知识在历史教学上的运用

阅读:237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6 16:37:02
分享到:
3.地方史材料的运用,对于学生形成历史表象,进而形成历史概念,是大有帮助的。
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变化,往往是同知觉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地区比较熟悉,而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地方史料又同学生耳闻目睹的环境有关,这样学生的脑海里就容易形成较为清晰的历史表象,再造出较为生动的历史形象,并使一些书本上抽象的概念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了具体的感受和验证,这样就有利于历史概念的形成,例如。讲到元世祖时开凿通惠河,使从杭州到大都的粮食漕运直通,嘉兴地区的教师就可以这样进行补充说明:现在大运河嘉兴段经过桐乡地区,学生在听讲时,听到这些自己熟悉的地点和地名,就会产生联想,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大运河对南北经济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4.运用地方教材,还有助于学生从局部到整体来了解全国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地方史是全国历史的一部分,属于全国性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现象,往往在地方历史上有一定的具体表现及影响。在教学中结合教科书中的内容,补充运用有关的地方史料,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个地区的情况看到全国的情况,从而加强对全国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近代史上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其范围和影响都波及到全国的许多地区。各个地区的教师就可以适当介绍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作用。
5.运用地方史料,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补充教材中的重点和阐释教材中的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
历史本是人类社会已经消逝了的各种现象和事件,中学生要搞清楚并理解这些过去了的历史情况,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对于教科书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更是如此。而教师恰当地运用地方教材来补充说明重点问题和解释难点问题,就有利于学生去克服学习时的困难、更好地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开始时,要讲到我国石器时代文化时,学生可能会感到既遥远又陌生。而浙北的历史教师在讲授时在重点讲授北京人的同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地利之便,利用对马家浜文化遗址的具体介绍或组织参观,使学生缩短感觉上与教材内容的时空距离,从而加深了解和认识教材中的重点问题。这样,学生在了解原始人类的情况和理解劳动创造人的道理时,就会得到很大的帮助,从而使这段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
6.以地方史迹、地方文化为中心的开放式考试作业的探究性学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开展创作实践,弥补课堂仅凭语言等虚拟情境的欠缺,发挥了讲学不可替代的教育教学作用,实现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同时还避开了传统历史学“政治范式”的影响,大大拓宽了历史视野,使学生关注和了解民间的历史地方的文化,使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逐步由传统的“政治史”范式向“社会史”范式转变。
此外,地方史的教学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去进行的。从传授历史知识的角度上讲,这是非常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巩固和扩大的。
(二)从历史教学德育教育角度而言
1.地方史教学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时,地方历史不仅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材料,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认识上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培养。
     来源:网络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