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当指出的是,地方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国与家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及至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因此,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他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在我们祖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我们的祖先洒下的血汗和创建的成果,都有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运用这些地方史料于历史教学中,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先辈在历史上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了解到家乡人民在历史上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例如,当北京地区的学生学习了北京的历史,就会了解到自己的家乡曾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有辉煌雄伟的古代建筑,有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和英雄人物在这里洒下了鲜血,谱写了浩然正气之歌。这些具体的史实,会使学生受到感情上和思想上的震动,使他们激发出对家乡的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加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并把自己同家乡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认识到自己将担负的建设、保卫家乡和祖国的历史使命。尤为重要的是,从学生的接受这个角度上讲,地方历史更具体、更亲切,因而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是那些空洞的、概念化的说教所无法达到的。
同时,地方历史又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在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革命历史上,革命先辈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各个地区,革命英烈的鲜血洒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每个地区都有着本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都是与中国的革命解放事业紧密相关的。在历史教学中,向学生讲一些本地区人民革命的斗争历程,重点介绍老一辈革命家在本地区的革命活动以及本地区英雄烈士的业绩,可以使学生从家乡的革命历史中,学习和发扬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学习和继承革命先辈们的高贵品质。例如,就北京地区来说,北京是“五四”运动的发起地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团体和共产主义小组的地点之一,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主要斗争地区之一,是“一二·九”运动的中心地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是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这些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的历史,是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的具体教材。
地方史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不论大小,在历史上都对祖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过贡献,所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编写上尽量反映出各民族的历史贡献;但由于篇幅所限,又不可能把每一民族的历史都详尽地写出来。而地方史教学却有条件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特别是在边疆地区,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形式,介绍本地区各民族的历史由来,讲述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和保卫祖国边疆的历史,介绍为促进民族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历史人物,从而使学生受到热爱各族人民、珍视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运用地方史教学,还能够对学生进行继承发扬、热爱保护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教育。通过对本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介绍,不但会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古代文化,而且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从而培养保护文物的意识,这对他们今后从事家乡的建设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