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地方史教学时,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应注意发挥地方历史对学生的亲切感、真实感这一优势。这就要注意把历史情况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学生对家乡已有的了解来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地方史教学的活动。
4.大量运用地方历史图片。到本地的博物馆、纪念馆、史迹进行拍照、搜集、制作各种形式的图片,运用于教学,直观形象,能丰富学生的思维,扩大知识面。
5.组织图片展,对开放式考试作业,研究性学习进行系统引导和示范。如组织一次题为“千年历史的沉淀——古镇”图片展。由于精心组织和挑选图片,加上与身在乡村的学生现实生活相贴合,因而吸引了大批师生的参观,使学生意识到这些身边的历史文化,进而去发现和保护这些地方文化。
6.举办学生作品展、建立小型陈列馆、专题博物馆。下一步将把历年的学生作品举办展览作互相比较,互相促进。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充分利用本校的室场资源,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型陈列馆、专题博物馆,利用、整理地方素材,作为常设的高中历史教学地方资源的利用机构。
三、正确处理地方史知识与历史教学、教材中的几个问题
1.家乡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问题
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爱家乡是爱祖国的基础,爱祖国是爱家乡的升华。教师要把爱家乡放在爱祖国的整体中讲述,把家乡的发展和祖国的整体发展结合起来,不能用贬低或轻视其他地方、其他民族的错误类比来突出家乡历史的光辉,防止狭隘的地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片面倾向。尤其是城市学校中进行地方教育,既要教育学生立足家乡,建设家乡,又要教育学生胸怀全国,振兴中华;既要看到家乡对国家作出的应有贡献,又要珍视全国对家乡的大力支持;既要有为家乡建设的雄心壮志,又要有支援全国的奉献精神。
2.历史传统教育与现实思想教育的问题
地方史知识在进行历史传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加强,发挥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真正发挥,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现实思想教育的联系和强化,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情感意志上,直至基本观点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地方史教学和教材不能仅仅满足于介绍历史传统,而应在历史传统教育中有针对性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阶级分析观点、群众观点、劳动观点、一分为二观点、实事求是观点的教育,以此体现地方史的教育目标。
3.地区优势与地区劣势的问题
在地方史知识运用上往往存在有褒无贬的现象."国史美恶兼收,志则有褒无贬"这话很有道理。在地方史知识运用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几乎已成为通用语,为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颂扬"是必须的,但"方域所以有志,非仅网罗遗失,实赖以损益古今,兴革利病"对一些反面人物作介绍,对一些愚昧、落后、消极的习俗作批判,正是史学的"鉴戒"功能,这里我们尤其要反对狭隘的地方主义,它片面夸大地方史中某些人物和事件在历史中的作用,甚至是歪曲历史,为地方经济利益,制造"名人",争夺"名人"。诚实不只是我们教育学生的一句漂亮话,地方史也应"打假"。
任何一个地区总是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和暂时的劣势,即使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不例外,只是程度、性质、类别不同而已。作为地方史教学,当然要向学生介绍本地区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以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这是毫无疑义的,也是主要的。问题在于除此之外,还要不要、可不可以向学生如实地介绍一些家乡目前存在的暂时劣势或不利条件。从教育的效度看,回答应该是肯全的。因为,第一,暂时劣势或不利条件的客观存在,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听到或看到,如实进行介绍和分析,能提高透明度,增强可信性;第二,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家乡,更好地认识家乡发展的潜力和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建设家乡的志气,将来为家乡建设出力;第三,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既看到好的一面,也正视困难的一面,培养全面看问题的方法;第四,能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建设,明确肩负重任,作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