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从各版课标教材的比较谈初中函数教学

阅读:252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5/18 16:51:03
分享到:
实际上,相关的函数概念的教学都要经历这样的几个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给他们一些“先行组织者”,加以研究方法的引导,对于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对于几种特殊函数性质的讨论,也有很多研究方法的联系。无论是对于正比例函数,还是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都要研究以下问题:
 
?           研究的内容:自变量取值范围、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增减性等;
?           研究的方法:“三步曲”——画函数图象,观察归纳特征,数学语言描述性质;
?           相关的问题: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何时函数值大于零或小于零等。
 
这些内容,反映了我们研究函数问题的“基本套路”。在开始对特殊函数的研究中,需要教师遵循这个套路,并能适时归纳和总结。在后续对其他函数的研究中,这个先行组织者就能起到“导游图”的作用,为将要学习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框架或线索,使学生对学习进程心中有数,有助于学生完成后续内容的学习。
 
3.注意函数思想的渗透,用函数观点统领相关内容
 
客观世界的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相互制约的,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矛盾,从而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这种关系在数学中集中反映在函数和函数思想上。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突出函数的内容,是数学家们长期实践后得出的结论。克莱因在为中学数学教学起草的《米兰大纲》(1905)中明确提出:“应将养成函数思想和空间观察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在其著作《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中,他进一步强调用近代数学的观点来改造传统的中学数学内容,主张加强函数和微积分的教学,改革和充实代数的内容。
 
函数描写运动,刻画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给出一个数集到另一个数集的对应关系。变化与对应是函数思想的核心内容,而变量思想是函数思想的基础。在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中,由“常量”到“变量”是一个质的转变,发展学生对变量概念的理解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知识中蕴含的函数思想,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函数思想方法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函数思想方法。
 

首先,在函数概念教学之前,需要提前渗透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在初中阶段,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再由字母过渡到代数式、方程及简单的不等式等,都需要不断渗透变量思想的教学,在“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变量意识。例如,在有理数的运算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对不同的数加上同一个数得到不同的结果”的练习,渗透集合、对应、根据法则由自变量求函数值;在进行“求代数式的值”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指出“字母每取一个值,代数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以及进行一些相应练习渗透对应的思想;通过讨论整式、分式、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可以渗透了函数的定义域;等等。这样做,将静态的知识模式演变为动态的讨论,赋予了函数的形式,让学生以运动的观点去领会知识,这是发展函数思想的重要途径。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