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生的数感的增加,可结合教学内容,增加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在统计的教学中,设计让学生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身高进行调查,估算从初一到初三的两年中学生的身高变化情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体会“用样本来推断总体”,讨论抽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学生亲身经历采集数据,并与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分析、处理所得的数据,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优化其过程与方法,使其结论趋于合理,逐步得出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使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更加真实地用数去接触世界。感受到现实世界与数是密不可分的,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和重要性。
学会观察数和找出数的某些规律,也是培养数感的一个方面。例:计算12-1,32-1,52-1,72-1……你能从中看出什么性质?写出第n个式子和结果。解题时要学生观察出这是一个有关奇数的性质,得出“奇数的平方减去1所得的差是8的倍数”的结论,并应用因式分解的知识加以验证。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发现问题,进行归纳,提出猜想,进行验证过程。通过类似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的奇妙的性质,理解数有许多共性,感受到数的神奇魅力。同时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等著名问题,激发学生研究数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数的研究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转变教学理念,时刻注意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教学融为一体,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数感,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因为数学而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