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初中数学新课程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阅读:188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6/30 9:31:30
分享到:
大部分内容很难用于实际生活。所以培养学生建立数感,并不是简单的可有可无的事情。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对数学全面、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即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一种数学的眼光,识别存在于数学现象或者日常的非数学的现象中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关系,并将它们提出来,用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传统的数学课程体系,一般是一系列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教学结构。这样的内容,其优点是便于教师教给学生成套的数学内容和逻辑的思考方法,但学生的参与是被动的,学生只要注重教科书所提供的数学题目的解答就行了,完全不用考虑它的实际意义。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模仿、记忆、识别、练习”等“对号入座”式的机械性学习活动。这样的课程内容看上去很完善,但割断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内容难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则把数学看作是一系列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即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不断把实际问题有关材料进行整合和组织起来活动。这样的活动持续重复和不断积累的过程,导致了更高水平的概括,蕴含在这些活动中的最本质的成份将形成某种具有广泛用场的模式,使数学具有了更强的效能。每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新课程为学生数感的培养和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提供了机会。使他们体验从现实生活开始,沿着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数学问题到抽象数学概念、从了解特殊关系到发现一般规则的人类活动轨迹,使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经验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