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感”就是要学生认识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平均每人在课室中占有的空间有多少立方米?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标准。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并能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处理和解释。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新课程标准对数感的说明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②。同时在“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中对数感的建立也提出要求。要求能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并对其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数据对决策的作用。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二、建立数感的重要性
数感的建立,能帮助学生对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有一个直观生动而深刻的理解。它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用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可以使学生真正懂得数究竟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只要数学知识学好了,自然就会应用。事实上,学生总是感觉到学校里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的应用并无多大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