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轻松备考 > 阅读文章

中考作文新思路选材技法指导:创新思路巧选材 掌握技法做富文

阅读:108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3/12 16:14:05
分享到:

【温馨回顾】

一篇文章,材料丰富,言之有物,必然有血有肉,血肉丰满,说服力强。反之,如果材料贫乏,言之无物,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就像皮包骨头的小瘪三,瘦得让人怕看。因此,一篇文章材料是否充实,是否能说明观点,表现主题,绝非无足轻重,它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是否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个人的大脑就好像一个加工厂,我们只有吸收大批的生活原料,经过加工、制作,才能形成思想。对于一个爱写作的人来说,掌握材料越多越好。历史的,现实的;正面的,反面的;点上的,面上的;远的,近的,应该都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有选择的余地,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鲁迅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指出: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的。借住这个比喻,我们可以说:材料就是作者思想飞腾空气。既有充足鲜活的材料,又有积极进步的思想,才能算得上最富的文章。

回顾以上所述,选材主要遵循以下六大原则:

1.从熟悉处寻真。在步入考场之前,大家头脑中一定储存了大量的资料,这些素材应该作为首选材料入文。因为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才有可能写得真切感人。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才有可能对其产生深刻的领悟,发掘其价值意义。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真实是文章的根本,好文章的材料对作者来说应该是最真切,最熟悉,最独特的。

2.从感悟点引发。在考场上,审题之后会有所感悟,这时要紧紧抓住自己的感悟点,在记忆的仓库中搜寻;以这一点为契机,向四周辐射,就会打开思路,找到理想的材料。在搜寻的过程中不仅要正向思维,而且要学会逆向思维,这样选择材料的路径就会开拓若干倍。如在清明节这天,一位学生去扫墓,他被围绕在花圈旁欢蹦乱跳的孩子所吸引,并且感受到这些孩子正生活在幸福中。于是他从这一点出发,联想到这正是先烈的心愿,由此取材构思,写出了新颖别致的好文章。

3.从动情处着手。文章要想感动别人,首先必须感动自己。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该首先选择打动过自己,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材料,并且要注意围绕这一情感点向纵深开掘,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朱子清先生的《背影》就是围绕父亲为我过铁道买橘子,使我感动得流泪这一情感点,组织材料,构思成文的典范。

4.从联想点开掘。在选材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材料特别能够引起你的想象和联想,抓住这类材料,将它与联想材料进行巧妙组接,会写出内容丰富,思路开阔的好文章。我们学过的许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如《荔枝蜜》,作者就是从蜜蜂的勤劳、无私,创造甜美的生活联想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幸福生活,农民的辛勤劳动……抓住联想点,深入开掘,这是选材的一大技巧。

5.从新颖中探索。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话道出了选材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时,注意优先选择新颖别致的材料。在取材时,遇到大家都很熟悉的材料要尽量避开,以免落入俗套。如果非选不可,也要尽量变换角度使用这些材料,或者用与之相对的材料衬托,以求出新。

6.从独特处创新。选材贵在独特,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你的经历,你的思想,你的发现都是独特的。如果你有独特的经历、独特的思想、独特的发现,你就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如一个学生写,大家都在赞雪,他却写雪中恨。写自己父亲在雪中丧生,写自己对雪的怨恨。这种经历,这种情感是这位同学独有的。这种选材就是独特的,新颖的,深刻的。

总之,选材是写作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大家要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考场上才能写出新颖独特、内涵丰富的作文来。

     来源:网络  编辑:al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