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轻松备考 > 阅读文章

重庆市2014年中考必考古诗词20首之一

阅读:91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4/17 11:17:57
分享到:

5.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意】

朝廷的使臣轻车从简,将到边关慰问,行走到居延这个地方。

你看,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秋天归来的大雁飞入这北方的天空。

广漠的沙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那道孤烟冲天而起,在蜿蜒曲折的黄河的映衬下,落日变得更红更圆。

他们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报告都护正在前线大破敌军。

【写作背景】

唐朝开元二十五载(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任判官。这首诗即王维在出塞途中所作。

【内容主旨】

这首边塞诗通过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反映了紧张的边塞生活,流露出作者对边疆战事的关心,表达了诗人希望边疆早日和平安定的感情。

【诗中意象】

这首诗重点写景,诗人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象博大。

【表现手法】

这首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侧重于写景。而在写景时,着笔简洁,将多种景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画面,震撼人心。同时,此诗还采用了两两对照的写法。用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用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大雁北归,而诗人却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

【重要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对仗工整,描写了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伟,堪称千古名句。其中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和苍茫感。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还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广阔的景象中,触动人心。

【诗歌风格】

笔调简练,意境雄浑。

【中考链接】

1.2012四川南充卷)古人写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的佳句。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属上品;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均显边塞独特风景。

2.2012广西柳州卷)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于前线击溃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答案: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1B2D

     来源:网络  编辑:al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