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轻松备考 > 阅读文章

重庆市2014年中考必考古诗词20首之一

阅读:92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4/17 11:17:57
分享到:

3.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意】

我简陋的房屋虽然建造在繁华的地方,但却没有世俗交往来打扰我宁静的心境。

请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只不过是因为我心志高远,远离尘嚣,所以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我在自家东边的篱笆下采菊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超然物外,自得其乐。

傍晚的时候,山间的云气变得更加美丽,鸟儿也结伴归巢了,怎不令人思绪无限呀。

这些景物里面蕴藏着真正的人生哲理,可想要说出来,却又忘了要说的话。

【写作背景】

面对奸臣当道,朝政腐败,陶渊明的内心十分痛苦,有满腔的感慨和愤怒需要抒发,但当时的环境十分险恶,不能明说。于是诗人便借酒为题,委婉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逃避迫害。因此,陶渊明的20首《饮酒》诗,名为饮酒,其实与酒并没有多大关系。

【内容主旨】

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令人敬佩。

【重要词句】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境与意会,意趣特别。诗人悠闲采菊,抬头见山,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超凡脱俗,充分展示出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无比旷达的心胸。其中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而一个字同样妙不可言,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成趣,物我两忘,余味无穷。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诗具体写南山美丽的景象。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真意是指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作者在这里虽没有把真意说出来,但我们分明感到这就是指远离官场,返归自然。真意一词可以说是这首诗的诗魂

【诗歌风格】

平淡自然,蕴理隽永。

【中考链接】

1.2013江苏徐州卷)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B.“悠然见南山中的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2.2012湖北随州卷)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题目。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字改为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表现出诗人闲适、淡泊、恬静、悠然、愉悦的心境)2.1)心远地自偏(2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3)不能。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来源:网络  编辑:al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