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梦想课程的校本化实践与研究

阅读:189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4/6 22:10:01
分享到:
2、针对不善于沟通与交流、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梦想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并学会合理分工,在团队中贡献自己的专长,使其变得更自信与从容,在公众场合也能侃侃而谈。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梦想课堂中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认真听,大胆说,广泛读,乐于写,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查找资料、归纳整理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资源意识,并提高学生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激发情感,激活思维,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生活的领域有多宽,综合性学习的领域就有多宽。通过梦想课程的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文化营养,充实自己。
(二)总结梦想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
梦想课程改变过去师授生受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实践探索,老师们将总结一套实施步骤,即“确定活动内容——制定方案——具体实施(导入—目标说明—主题活动—展示与分享)——总结展评”。
1、确定活动内容。结合梦想课程的编排特点,教师在单元学习前首先要心中有数,将其与梦想课程相关内容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相关信息。
2、制定活动方案。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精心设计活动的具体方案。方案应该包括教师组织活动的方案和学生学习的行动计划。
3、具体实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开展活动。教师要及时做好组织交流工作,同时因地制宜地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4、总结展评。让学生将在梦想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学生说一说,展一展,议一议,评一评,通过倾听和欣赏,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尝试对自我或本组成员在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作出反思或评价。
(三)形成以下方案(论文或研究报告)
1、“梦想课程的校本化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
2、梦想课程的校本化研究案例(一个单元的梦想课程案例)
3、梦想课程课堂教学流程
4、梦想课程评价方案(梦想课程学生手册)
 
     来源:网络  编辑:yangbenyi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