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阅读:85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1 14:07:07
分享到: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形成和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应围绕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两方面开展教学活动。一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等基本的阅读能力;二要让学生学会各种阅读方法,初步形成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能力、欣赏能力、积累能力、想象力等基本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学习浏览。初步具备整体上把握自己阅读方向、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即会用浏览的方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会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以精读课文为凭借,注重在略读课文及课外阅读中实践;构建“四读、三法、一精一略”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独立阅读能力;基本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预感。学会与用多种读书方法……”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朗读为主线,在学生的朗读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初步形成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突出多读,重视积累,保障阅读能力的形成。
  (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前提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六册《翠鸟》一课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然后组织汇报交流,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其次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质疑、释疑、理解课文内容。再次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如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将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深入感悟了文章,体验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最后,引导学生把喜欢的语句、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学得更好,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学的方法。随着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获得了独立学习的机会,争取独立的内在需求得以满足,独立学习的能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