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阅读:85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1 14:07:07
分享到: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学会读书方法——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核心。
  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自读感知
  阅读中的感受力是通过子面对阅读材料初步嘎收、获得笼统印象和表层意义的能力。这是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为深入探究教材打基础,一般不提过高要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一定需要,初步了解阅读材料,认读生字词,熟悉内容,感知课文结构提出发现的问题等。决不要认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受倒是粗糙的,表层的,其中某些感受常常和直觉思维有古纳,有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自读理解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是从书面符号中进行姨妈从而获得意义的过程,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和探究遇到的问题:
  方法一:联系上下文独立理解词句。“‘独立’就是不要老是的帮助,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课文中相当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确切的理解。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写雪下得很多大。文中的“大片大片”从雪花的形状上写雪下得很大。“簌簌”从声音上写雪下的大。“地上一会就白了”从时间上写雪下的大。学生如果受过训练,对这些词句,一般能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有所理解。
  方法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同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如,《草原》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多可以。”“洒脱”这个词,通过查字典可以了解到,意思是(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理解显然不能到此为止。学生接着读下去,从“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对“洒脱”有了较具体的理解,但是对草原的辽阔,感受还不深刻。有个学生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到自己在广场上其自行车的体会,全班同学对“洒脱”有了实感,就能想象出草原上骑马、开车是怎样的无拘无束,从而体会出只有用“洒脱”这个词才能准确、生动的写出在草原上开车的感觉,衬托出草原的辽阔。
  方法三: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是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比较高的要求。课本里相当数量的课文,涉及到各个时期、从事各种工作的人物,写了他们种种不同的经历,表达了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如果学生能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来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他们就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就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养花》时,有的学生认为:“下暴雨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了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这是作者的夸张。我让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一个学生联系自己养鸡,后来鸡死后难过的哭了一场的经历感觉这不是作者的夸张,是作者的真情实感。我因势利导,使全班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方法四:边读边想的方法。阅读和思考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小学生们来讲,边读边想是阅读主动性、积极性的表现,是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想什么,怎么想,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想什么,可以有所侧重。如,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得词语,提出不懂得或想了解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要抓住重点词句思考理解,进而向全文主要讲了什么,要说明什么,给自己哪些启发、教育;最后还要想象学历这篇课文,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在今后作文中可以学到什么。一边读一边想,所想的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应当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单到综合,有梯度、分层次。如果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起来,就不但能够自己发现,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而且会有一定的创造性;就不至于局限于死记老师降解的东西,从而推动独立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
  方法五:圈画批注的方法。边读边想与圈画批注可以相互促进。一方面,圈画批注把阅读思考的结果记下来,便于深入的阅读;另一方面,动手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动脑,必须用心读书,否则圈画批注不到点子上。因此,教给学生圈画批注的方法,对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感受深、受感动、受启发的地方;不理解、读不懂得地方都可成为圈画批注的内容。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