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课题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阅读:96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2/19 18:29:40
分享到:
【摘 要】: “课题学习”是一种以“课题”为标志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综合性等特点,目的是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课题学习:一、课题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二、课题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三、课题学习如何操作;四、课题学习的反思。
【关键词】:课题学习、创新、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开展新课程的课题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课题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我们在七(下)《镶嵌》完成了课题学习,同时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在讨论对“课题学习”这个新生事物的认识时,两个班级的学生的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个班选“喜欢”的有77%,“一般”为21%,“讨厌”有2%;而另一个教学班选“喜欢”只有28%,“一般”的有36%,“讨厌”有38%之多。在两个班的“课题学习成果报告”中我们又发现,第一个教学班的成果报告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设计新颖,结构完整,令老师大为赞叹;而第二个调研班的课题报告,交上来的也没几个小组,而且都是草草了事。
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别?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一、学生对“课题学习”的喜欢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效果;二、有的教师本身就对“课题学习”不够重视,虽说常把“素质教育”挂在嘴边,但在中考仍是最为有力的指挥棒的现状下,教师更看重学生的分数。而且,大多数数学试卷中“双基”仍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地位,甚至根本不涉及探究能力的考核目标,有时,也只是偶尔出现一两个探究性的考题,即便如此,学生的得分率也是低之又低,这样就形成一种错误的信号,使师生偏离培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训练的轨道越走越远。更何况开展“课题学习”是一个范围广、时间长、难度相对较大的学习过程,有些“优秀学生”还有着“与其花这么多时间写课题报告,还不如多做几道题”的错误观念。甚至有少数教师跳过课题学习进行教学,更加剧了学生对课题学习的无所谓。
实际上,“课题学习”的教学内容本身,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只是由于教师重视不够,同时在撰写课题报告时,有可能因分工不明确,或者因无从下笔,或者因所花时间较长,使学生半途而废,一两次这样,导致学生对随后出现的课题学习兴趣减退,而对于完成课题报告,简直达到了厌烦的程度。
二、课题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加伟大、更加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在中学教育阶段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适当的。“课题学习”虽然在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它却是课程改革的根本所在,它为改变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新局面提供了机会,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搭建了平台。
1、课题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作用的认识
通过课题学习,学生能知道数学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数学与学生和生活的距离,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课题学习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在课题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