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设疑启发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设疑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82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3 9:12:42
分享到:
如:在讲授“DNA的结构”一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对DNA化学组成和DNA的双螺旋结构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可提出这样一组问题:⑴组成DNA的化学成份是什么?⑵组成DNA的碱基有几种?都用什么符号表示?⑶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有几种?⑷脱氧核苷酸是怎样构成DNA分子的呢?什么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⑸DNA具有哪些特性?又如:在上完“细菌”一章内容后,为了使学生对叶绿素、光合作用、自养生活、绿色植物四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可设疑:细胞内含有叶绿素的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都营自养生活;那么一切绿色植物都营自养生活,对吗?通过这些问题逐个深入,步步提高,体现出与学生认识规律的一致性,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5   直观型
直观具有鲜明形象的特点,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注意与思考,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挂图、幻灯、实物、标本、模型和演示实验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根据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提出设疑。
6   比较型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对于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概念、原理或生理过程,老师可适当联系加以比较而设疑,从而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如,在讲呼吸作用时,可以从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四个方面与光合作用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又如,在讲条件反射时,可以从反射形成、反射刺激、神经联系、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部位和适应范围与非条件反射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这样一组设疑,学生就要进行思维和分析。由于知识间的迁移作用,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新学知识更新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对前面的知识加以复习,温故知新。有助于学生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设疑的类型还很多,绝不仅局限于以上所谈的六大类型。教师除了通过教材内容创设出情境进行设疑;还可以通过诗歌、故事等内容创设出新情境进行设疑;也还可由学生自己自学进行设疑。有时同一知识点也可以用不同类型的设疑。但是,无论用哪种形式创设的哪种类型的设疑,都应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灵活性、探索性和科学性。
生物学本来就是一门趣味无穷的科学。特别是通过十多年来的素质教育生物教学实践证明,各类有效设疑应用,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质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特征,成为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劳动者,这正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生物学科学素质教育教学努力的方向。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