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设疑启发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设疑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82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3 9:12:42
分享到:

1   激趣型
由于思维具有可导性,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巨大动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提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基本事实中,从新旧事物的联系中找到激发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设疑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立即回答,是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的提出,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的所要求的重点内容上来,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对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启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2    激疑型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索探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要设计那种使学生感到“惊疑”的情境。如,可以提问题,告诉答案,这个答案大部份学生都认为是对的,然后再找出它的错误,学生就会感到“惊疑”,错在哪里?或者答案是对的,但又不容易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自然要问为什么?有意设置矛盾,使得思维波澜起伏,激起思维的浪花,把学生引入思考的境地。
如,讲完核酸后提出:DNA是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对吗?又如,在讲完“伴性遗传后”提出:在色盲伴性遗传中,如果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在生下的子代中凡是男性则一半是正常的,另一半是色盲。这个女人生下10个男孩,那末一定是5个男孩正常,5个男孩色盲吗?这与直接背定义和答案效果不同,这需要学生思考,使学生达到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加深了对课本所讲内容知识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练习深化了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3   引发型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可以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而以知识点其他方面进行设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
如:在复习“细胞的化学成分”一节内容时,可提问: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均能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那么统一性的另一些方面是什么呢?问题提出后,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以前学过的多方面知识中去寻找与此问题有联系的内容。从一个信息原导出不同的结果。具有明显创新和开拓作用。
4   引深型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的品质,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也可在分析问题中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