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习能力的培养

阅读:76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5:37:23
分享到:
  (二)巧用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已较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它可以灵活地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形象地再现于课堂,把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化虚为实,化难为易,降低学习上的难度。如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一框讲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时,我用多媒体首先同时展示了漫画《跟不上趟》的三幅画面,然后又逐一展示了三幅画面,分别设问:“老汉为什么要办养鸡场?”、“为什么会出现‘杀鸡毁蛋’的结果?”、“这位老汉为什么老是跟不上趟?”,进一步问:“这反映了市场调节有何特点和危害?”,当画面一展出,学生就为画面上的急剧变化所吸引,当老师提出问题后,他们就情绪高昂地开始了讨论,并争相发言,加上老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自然地悟出了市场调节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及其危害,充分地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原则。
  通过恰当地运用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使学生直观地感悟了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了重要的保证。
  二、“问题”——学习能力培养的载体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思维的载体,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鼓励质疑
  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问、敢思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
  例如我在一国两制的教学中,分析台湾问题时,我与同学们一起剖析了李登辉“两国论”的实质和危害性,大部分学生对此问题都达成了共识,然而,有个学生沉着地亮出了异议:“我们为什么不能象印尼的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来解决台湾的归属问题呢?”,一石击起千层浪,立即引起了同学的议论。这时我首先表扬了他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然后我又从更高更远的角度与同学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令学生心悦诚服。这位同学的思维得到了鼓励,从此他对政治课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也经常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发展。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训练过程,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
  (二)设疑引思
  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创设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即设疑引思。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的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讲《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关税的意义时,设置的情境是:“根据自由贸易原则,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发达国家为5%,发展中国家为15%.自1992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四次大范围地降低关税税率。与1992年相比,我国的平均税率已从43.2%降为17%.至2005年,我国将力争把关税总水平降至10%的水平。试问:1、征收关税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而我国为何要连续下调关税?2、下调关税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投影显示参考答案,当学生看到答案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告诉我们,对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思维的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