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从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看构建和谐班集体

阅读:103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4:53:35
分享到:
3、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
和谐班集体与和谐社会在对成员的要求上具有相似性,即它需要具有各种不同特长的人,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某类人才,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集体(社会)成员构成的合理、和谐性。这正如一件大型机器设备,不仅需要一些主要部件,也需要许许多多、型号各异的零配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器设备的良好运作。提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班集体中没有体育、艺术等多方面特长生,班级、学校的运动、艺术等活动项目怎么搞?我们决不能因为这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做得不够好而不关注他们,甚或经常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如果说在以前社会所能给每位中学生提供成才的机会有限,他们必须通过刻苦学习并参加高考这条“独木桥”来改变命运、实现自我价值的话,那么,随着我国社会变化发展的日新月异,中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早已多元化了。他们尽管在同一班集体生活学习,但个性化的选择可能是五花八门的,毕竟他们每人的主观要求、所面对的客观条件也许有极大的差异。我们决不能用老一套衡量人才成长的标尺来硬卡他们。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不仅要把每个儿童培养成心灵手巧的劳动者,而且要给予他有个人特性的、互不雷同的创造的幸福,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通往共产主义幸福的道路,因为每一条道路必须要通过每个人独特的天赋、才能和才华。”13所以,我们在统筹管理、构建和谐班集体时,就要懂得欣赏学生各种不同的个性特质,抓住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倾向进行全力、有效的指导。
特别需要说明,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是为了教育、培养人和促进人发展的目的,而非放任自流。如果有些学生对自己发展道路的选择背离社会一般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要求时,班主任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并尽全力促其端正认识。
4、善于关注问题学生
何谓问题学生?目前教育界对这一概念尚没有统一的定论。有关专家对问题学生是这样表述的:由于个体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张扬,不能或基本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对象。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或有违法乱纪行为,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学习成绩差,等等。14我还是倾向于从日常行为规范角度(即德育角度)定位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存在会极大地影响到班级的稳定和发展,班主任如果不能恰当地处理好这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单单是毁了这部分学生,他们也许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出现新的问题。
如何对待问题学生?首先教师要确立一个观念——问题学生并不一定就是坏学生,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班主任要切记: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他就不会在主观上想成为“坏人”,或被别人瞧不起的人。我们处理问题学生,面对的应当是他出现的问题,而不是他本人的其它方面,更不是他的人格。面对问题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只要是真诚地热爱他们、帮助他们、关心体贴他们、并能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而且顾及他们的合理要求,那么,再调皮的学生也是会被教师的关爱唤醒良知的。其次,班主任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在及其产生原因,并结合这些原因做好帮扶工作。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一般来说,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可能有家庭、学校、教师、社会等诸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我一般不赞同在找问题学生产生原因时只强调说“个人的原因才是最主要的”,因为现在社会较以前极其复杂化了,对于年龄较小的未成年学生来说,他们也许没有辨认事物好坏的能力,更谈不上抵御什么诱惑的能力了,也许在他们看来某件本身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情是非常正确的、值得学习的。班主任要结合问题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具体问题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帮扶工作。最后,对个别问题学生,班主任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以适度的惩罚。惩罚不等于体罚,它是针对问题学生的一种强制性的纠偏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范围内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教育措施。适度的惩罚可以使学生懂得规矩,辨明是非,记住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主动地认识行为边际界限,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里显然是难以宽恕的错误,但是他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措施是画出两张解剖结构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如果我们始终视惩罚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那么我们的惩罚措施就不会出格。当然,我们还是要慎用惩罚,必须到不得已的时候。
今年我班上有一名爱上网吧的男生,刚开始时是偷偷去网吧,一开始我与其家长配合做了大量的说教工作,而且要求家长在家中适度控制其上网时间,但效果甚微,他后来居然经常逃课去网吧,甚至给别人说“张老师就这两下子”。我想可能是我这种春风化雨的温柔方式助长了他的风气,于是有一天我试探性地把他叫到办公室,连大声呵斥带很响亮地拍打着桌子,最后还让他写出保证书,并果断要求其家长掐断家里的网线。当然我并没有放弃对他的跟踪,我指导其家长帮助他安排课余的活动计划,并要求他把每天在家中的情况详细记录,定期交给我看。结果两个月下来,他就没有去过网吧,也慢慢把精力投入学习了。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