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初探

阅读:111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15 15:58:11
分享到:

[摘要]新课导入设计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而且导入不仅只在于一节课的开始,在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之间,知识点间的过渡和新知识的导入也同样重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势必要求对传统的教学导入方法作出改进和创新。本文试分析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对新时期出现的导入方法作出归纳。

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扣准学生的心弦,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如果由于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方法手段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习了地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精神品格,使师生双边活动更加融洽地开展。同时,导入不仅只在于一节课的开始,在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之间,知识点间的过渡和新知识的导入也同样重要。因此,我这里所说的导入不仅针对课时的开始时候,而且包括了授课过程中的过渡与承接。

那么怎样的新课导入是好的,是成功的呢?我认为新课导入应该符合下面几个要求。

1.新颖性

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比如我在讲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时,这样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时我给学生几个词语,像黄绿色、卡卡、热带雨林、咖啡、葡萄牙语,让学生思考它们和世界上的哪个国家的特征最吻合。这样学生就被我的问题迅速带到课堂上来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直观性

地理教学中很多事物都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比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我在讲地球自转方向时,一边用手中的地球仪演示,一边让学生观察地球是如何自转的。这样学生立刻就被我手中的地球仪吸引住了,异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使教学活动进入高潮。

3.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比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中在讲两地的人多地狭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式的问题:假设你是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长官,你该如何解决本区出现的人多地狭的问题?学生立刻以长官的姿态向老师展示自己心中独特的想法,积极融入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

     来源:网络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