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新课程教学整合的教学策略

阅读:103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7 11:11:19
分享到: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年来,自己在不断尝试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既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失败的困惑。冷静地分析成功和失败的教学经历,我体会到: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绝非一把万能钥匙,它绝不可能完全取代现行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只有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优化课堂教学,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利用多媒体形、声、色结合的特点和直观的演示效果,改变教学的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对不同的课型认真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基本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要想方设法去认识、去探索、去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有效地激发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积极地推动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营造的氛围中,油然生趣,主动参与,轻松愉快地接收新信息,掌握新知识。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其导入的环节,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创设情境,一下子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如,在制作《花的结构》一节课课件时,截取各种花朵争芳开放的画面,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反复播放。上课时课前播放,学生们一走进教室,便一下子被屏幕上各种花蕾争相怒放的画面吸引住了。上课时,教师发问:“屏幕上的画面显示的是植物的哪一个生理过程?”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是开花。”“那么什么是开花?”、“植物为什么要开花?”、“为什么开了花才会结果?”……一连串的问题从画面上引出,学生边看边思考,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的一课的学习中。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人获取的外界信息来源中,83%来自视觉,12%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多媒体可以将形、声、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内容直观形象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展现出来,使学习者既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它所获取的信息量,对知识的保持率均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所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去辅助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种媒体的效能,增加课程的容量和密度,达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摆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的关系,即:一切信息技术内容、手段和方法等都是为生物教学服务,是为了更好的突出生物教学的重点和突破难点服务。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不能哗众取宠。
  ①突出重点的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适时出示与本节教学重点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典型文字资料等,使学习内容具有直观性、趣味性,有效性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架起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②化静为动,化快为慢教学策略。生物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缓慢进行的生理过程,使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观察到这个变化过程;也常有一些微观世界的复杂变化,看不见摸不着。而这些教学内容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变化,从而对生物现象、生理过程的本质能一目了然。如种子的萌发过程就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变化过程,我们很难看到它连续变化的全过程。但利用超级解霸将用特殊技术手段拍摄到的种子萌发全过程的影片截取下来,就可以使学生在不足一分钟的时间内看到种子萌发的连续的全过程。再如,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是很快的,很难看清楚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慢放和定格展现给学生。如:在学习《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一节时,在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实验班多用媒体展示了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的,并呈现动态平衡的动画,学生马上就能理解分子是运动的。但对照班没有用多媒体,仅凭老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