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不断涌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提出探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课题,并做一些理论和实践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在布卢姆的目标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提出的,旨在通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达到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可以定义为:“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是探究性学习所关注的三个目标。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这种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法国中小学流行的“动手做”的科学教学方法,就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典型形式。从我国目前的现实出发,应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