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阅读:159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8/15 10:00:09
分享到:
 三、研究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重点。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的实践与体验,学生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使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因此,研究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重点。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给学生保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设者,给学生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如:我校的《制作一个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学生数学网站》的研究组,在研究过程中,碰到了电脑技术上的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解决,自信心和积极性都受到挫伤,甚至出现有个别同学利用上网的方便,做一些与研究无关的事情,后来学校安排了一位电脑教师,为他们及时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学生又重新拾起曾一度失去的自信心,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因此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管理上,要做到外松内紧,督促、指导每位同学填写好每一次活动情况记录、活动体会等等,每项工作落实到位,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采用有效的评价策略是数学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的保障
  数学研究性学习评价策略方面,除了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合作的作用等等外,还应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整合进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定研究计划,再到收集资料,最后到结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的思考,由此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经验,进而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可见,评价应该围绕学生是否将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得的获取知识的技能方法运用于数学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作出假设和解决问题,也就是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数学学科的学习进行整合
  五、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初步成效
  (一)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Ⅰ、我校《广州中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课题组的同学,通过学校图书馆、电子览阅室搜集有关资料,访谈有关专家、教师和同学以及设计调查问卷(分预习篇、上课篇、复习篇、解题篇和测验篇)进行调查,最后再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有关预习的方法和技巧方面:
  数学预习的最佳时间是晚上的8:00到9:00这一段时间,这时人的记忆力,智力,精力都处在最佳状态,这段时间预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的时间一般在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
  比较理想的两种预习方法是:
  第一种(适合大多数中学生)先看书,然后再做练习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再带着在做习题时遇到的问题来听课。
  第二种(适合一些能力较高的同学):先做习题,在一些从未接触的新知识中,看是否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2、有关上课的方法与技巧方面: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呢?课题组的同学通过研究,总结出现以下的技巧:
  ①上课前散散步,洗洗脸,以最佳的状态上课,
  ②积极思考,当老师在讲例题时,就要做到,在脑海中跟着老师一起做,每一步都得自己想通。
  ③做好课堂笔记。
  3、有关课后复习、小结的方法与技巧方面:
  课题组的同学通过抽样调查,广州中学生的复习情况为:55%的同学当天没有复习数学,45%的同学当天有复习数学,同时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新学知识,无复习,一天之后就只剩下80%,而第二天就只剩下50%,按这样比例下去,人脑的记忆大概只能保存5-6天。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复习、小结的技巧:
  (1)利用课间“趋势打铁”。
  ①整理笔记。
  ②回忆上课时老师所提的问题,看自己能否准确回答。
  ③将上课的东西浏览一遍,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帮忙,不要积累,立即解决。
  (2)放学回家“复习巩固”。
  ①每天坚持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加深印象。
  ②做相应的练习题以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
  ③对所学知识系统地小结,具体操作如下:
  a、小结的频率:最好就是每周一次,将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
  b、小结的内容:可以把识记知识(如概念、公式等)系统化,也可以对题型作归纳,并附上自己的解题心得和注意事项等。
  c、小结的形式:图表为宜。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