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
在各科教育教学中,其中数学教学贯彻思维、思想辩证统一的原则,以方法的学习与思想道德教育于教学过程中,发挥各种因素的感染,陶冶作用。
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可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客观反映论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究的学习情操和积极思维的优良习惯。
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而在数学学科教学中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数学思维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笔者在这里称之为“思维辩证统一”。
数学思维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是一条根本原则,它体现了数学教学中授予学生有价值的数学的特征和本质。这条原则揭示了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维因素和品德教育因素、智育与德育、教学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关系。
数学教学活动包含着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教学因素,即思维教养因素和品德教育因素。数学教学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进行思索、分析、探讨、概括、归纳五个方面的能力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学思维工具,这就是思维训练的教养因素。这个因素决定了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是方法与思维的基础工具性。但由于数学联系着自然科学的应用、人类社会实践的应用,科学文化思想的意识,它是人类各学科的基础性学科,进行社会建设的特殊工具,因此,要切实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训练,不能脱离他本身具有的实践思想教育因素。思想教育渗透在教材中,贯穿在训练内容中,这就是数学教学的德育因素。思维教养和品德教育的因素处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不可割裂,这就是数学思维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客观规律。 数学具有现实的社会基础性,它连接着社会自然各科,与其他教育学科共同具有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样的人才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而且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精神。数学教学的思想离不开这样的目标,必须努力实现这样的目标。思想教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也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数学教学的目的上来说,数学教学的目的包含着思维与思想相依相存的两个方面,他们互为前提,互为因果,互为表里——犹其在数学实践应用思维方面。思想教育作为目的,离不开数学实践思维方法的训练;而数学思维的训练作为目的也同样离不开思想品德的教育,这两个目的,是一个统一体。数学思维的训练与思想品德的教育相统一是一条辩证的规律,互相促进。
从数学教学的内容来看,新《课程标准》在“教材内容”中规定:“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实用的有价值的数学。”还要求教材要思想内容好,要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符合教学目的中提出的思想教育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还要选取与实践有关的数学典故,要体现批判继承的原则,选取探索性较强的知识,要有研究性的思想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可以选少量并带有消极因素而艺术性较高的生活数学题材。教材的选用兼顾思想性、艺术性、数学性、思维性、逻辑性。这就是贯彻了数学思维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精神,确保数学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