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培养“五爱”、“四有”新人;其目标是培养爱国、热诚、优良道德品质的新人,为培养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然而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德育目标的实现不仅要紧紧围绕德育课开展,更要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予以渗透贯彻。
关键词:德育 渗透 品质
德,指人的品质。它不仅意味着一个人的政治觉悟、阶级觉悟、思想觉悟以及政治品质;也意味着一个人的意志、兴趣、爱好、情感、情操;更意味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风貌、风格、品行及为人处世的表现等。
德育,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包括了思想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教育;政治教育,即对政治方向和态度的教育;道德品质的教育,即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教育。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三者关系相辅相成,对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起导向和促进作用;对教育者的人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一般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祖国,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德育应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德育目标的实现不仅要紧紧围绕德育课开展,也要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予以渗透贯彻。
从教育实践中得知,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常用的、最有效的途径。思想品德及政治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任课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并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的行为、增强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