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本身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动机,有利于引发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本文从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实践出发,以学生为本,创设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思维;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四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关键词: 新课标 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照这一理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现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重要的一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得更加的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课的起始阶段,我们就要想办法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从三个方向看物体”时,先出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几幅图片:刘翔跨栏、三峡大坝、神舟飞船等等。由此得出结论: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可能不一样。接着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出示庐山的图片。并配上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随着学习情境的不断展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