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充分利用生活环境,活化教材

阅读:211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1/15 17:09:06
分享到:
然后再观察课前准备好两份酵母菌培养液(一份用敞口广口瓶装的,一份广口瓶上加瓶盖盖紧),让学生认识到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体会到微小的单细胞生物也具有细胞结构,进一步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课后实践酵母菌的发酵作用,了解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并在下一节课上展览自己的成果。有了这些生物学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实际化”,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以往布置的课后拓展延伸活动往往做的学生不多,不少学生以其它主要学科作业多为借口,而不了了之,即使做也敷衍了事,没想到这一次,绝大多数学生不光做了,而且让我更加高兴地是,学生带来的成果很是丰富——有酒酿,有馒头,有酸奶,甚至有酒酿汤圆。我对他们的成果表示怀疑时,他们还拍拍胸脯,神气地说:“当然是我们自己做的!”我想这应该是经过多次实践修改的课堂,学生全员参与课前实验材料准备的课堂,使学生由旁观者变为了承担者,由配角变为了主角,由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探究。当学生亲身体验而获取切身的感知的时候,“怦然心动,百感交集,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探究活动使他们兴奋,成功引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这样既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处处有生物科学,又能培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树立知识为生活、社会服务的意识。这也使我们教师看到新的课程教育理念引导我们只有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节理论课,每一节实验课,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从而乐在其中。
 可是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这个活动,按照教学参考书的说法,我多次到不同的地方采集草履虫,都没能采集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是由于农田里使用的农药多,还是因为温度的原因,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不得已这部分内容,我采取的是多媒体课件教学。虽然学生有一定的收获,总感觉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没有同时启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不够高,空泛的课件演示,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的热情,学习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很是遗憾。
 不过,经过调整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收获颇多,课堂效率大大提高,真正实现了两个改变——课堂变了,学生变了。例如我发现许多学生每一次走过学校的小河,都要停下来仔细的观察一下,单从这一点就说明我的教学有了效果,学生知道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身边的生物科学,能学以致用。
【抛砖引玉】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