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福州]2013年中考考试大纲:数学

阅读:84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8 16:09:33
分享到:
3).图形与坐标
    考试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考试要求: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4).图形与证明
    考试内容:
    证明的含义、基本事实(证明的依据)、若干定理、几何的价值。
    考试要求:
    (1)了解证明的含义。
    ①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②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③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④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⑤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⑥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2)掌握以下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依据。
    ①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3)利用(2)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下列命题
    ①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④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⑤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⑦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⑧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4)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3.统计与概率
    考试内容:
    统计、概率。
    考试要求:
    (1)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了解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知道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会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4)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5)会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与简单数据的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6)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8)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9)能根据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会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10)能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1)了解随机现象,在本学段内,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1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13)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14)会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课题学习
    考试内容:
    课题的提出、数学模型、问题解决;数学知识的应用、研究问题的方法。
    考试要求:
    (1)结合实际,会提出、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进而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2)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3)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考试形式与结构
    1.分值、时间:
    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难度:
    试卷难度: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稍难题(难题)。难度在0.70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50~0.70之间的试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30~0.50之间的试题为稍难题,难度在0.30以下的试题为难题。试卷的总体难度约为0.8。
    3.试卷结构:
    试卷包含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三种题型的占分比例约为:选择题26%,填空题14%,解答题60%。
    4.解答要求:
    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作图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推证过程或按题目要求正确作图。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