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诗人袁世凯

阅读:82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0/8 15:57:47
分享到:
袁世凯病足应该说是有原因的。以他宣统元年正月十五日(1909年2月5日)与弟弟袁世勋的信为证:
  海观仁弟中丞节下:
  正深驰跂,猥奉瑶章。眷注殷殷,曷任感荷。就维经猷丕焕,动定多绥,式孚臆颂。
  兄自去年秋间忽患腿疼,不良于行,曾经请假两旬,只以枢垣职任繁重,不得不销假,力疾从公,入直必须人扶掖。腊月,疾益增剧,仰蒙朝廷体恤,放归养疴。圣恩高厚,莫名钦感。
  比来寄居卫辉,调治宿恙。春光渐盛,将与田夫野老讲求农桑种植之学,优游林下,终此余年,皆出自天家所赐也。夙承知爱,敢布区区。颛复。敬请
  春安。惟希
  荃察。不备。
  愚兄世凯顿首正月十五日
  从来愤怒出诗人。袁世凯被逐出朝廷,作为政治人物,这是他最大的损失。所以,其大部分诗作出自因“病足”而生发的许多不愉快的日子里,这才自然。袁世凯身在洹上,心系朝廷,不是他不敢像人家屈原那样高歌自己满腹的牢骚,而可以委屈了自己,其实都是矛盾心理的表现。一方面,他确实可以感觉到宦海沉浮中身心的疲惫,与老庄的退让无为、顺其自然思想作情感上的呼应;另一方面,他应该怀恨在心,他绝对不认输!这,就是政治风云人物的规则。
  和王介艇中丞游园原韵(《圭塘倡和诗》作《和王介艇丈游养寿园韵》)
  乍赋归来句,林栖旧雨存。卅年醒尘梦,半亩辟荒园。
  雕倦青云路,鱼浮绿水源。漳洹犹觉浅,何处问江村。
  这首诗属于应和之作,游园后抒发雅兴,写给一位叫王介艇的人。王介艇就是王廉,是开封人,早年与袁保恒有来往,当年在直隶布政使任上被革职,袁世凯曾经帮助过他,为他奏请复职。他革职后也居住在彰德,与袁世凯过从甚密。袁世凯对他很尊敬,所以称为“王介艇丈”。中丞的官职无所谓,王介艇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袁世凯给他写的诗中所蕴藏的情意意味深长。
  袁世凯开题即述“乍赋归来句,林栖旧雨存”,“归来”是何意?旧有许多归去来兮的歌唱,是述说才堪大用而未见用的牢骚,而此不是这番意思。“旧雨”,比喻老朋友。杜甫《秋述》中有“卧病长安旅次,多雨”,“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的句子,后人就把“旧”和“雨”联系起来,用作老朋友讲。也正是圭塘主人许有壬在《摸鱼子·和明初韵》词中歌唱的:“他乡故里都休较,旧雨不如今雨。”他所述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卅年醒尘梦,半亩辟荒园”所表达的更明了。进而,他叹息“雕倦青云路,鱼浮绿水源”,貌似心懒意倦,只做陶渊明笔下的那种清高的隐士,忽然来了一句“漳洹犹觉浅,何处问江村”,便形成峰回路转之势。“青云”一词,如扬雄《解嘲》所解释“当途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指社会政治漩涡中的仕途。袁世凯果真无意于此吗?“倦”也只是累,并不是心灰意懒,而是在经营、整顿、韬光养晦!“漳洹犹觉浅,何处问江村”,便是真情表白。
  漳洹水浅,“江村”何意?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江村的含义多与归隐相近。如杜甫《江村》道:“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写无所求之乐,其实更在意于“故人供禄米”,此即社会政治风云中退求寂寞而乐的自身定位。写江村者,不仅杜甫,还有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这里的江村不同于杜甫笔下的江村,它是村野,是田园,与归隐相近。那么,袁世凯是在述说自己无意于仕途吗?作为一个政治家,这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但是,这既不是装疯卖傻,也不是矫揉造作,而应该说有所指,有所图。塾师毕竟是教育自己家儿女的特殊人物,得罪不得,但也用不着巴结。这两个塾师的身份不同于陈筱石他们,所以,袁世凯的心就不必揪那么紧,处处设防。即使如此,袁世凯也不能太张狂。他用尽力气隐藏自己,一再表白自己退却、归隐之意。其实,他越是隐藏得深,越是显得不能忘却。
  如同许多政治家或政治人物善于伪装一样,袁世凯骨子里充满对载沣他们驱逐自己出朝廷的极大仇恨。同时,他决不会坐以待毙,也不会守株待兔。他时刻准备着出击,准备在合适的时候,一举击溃他的敌人。后来的许多事情证明了这些。
  和馨庵都转元韵(《圭塘倡和诗》作《次张馨庵都转赋怀见示韵》)
  人生难得到仙洲,咫尺桃源任我求。白首论交思鲍叔,赤松未遇愧留侯。
  远天风雨三春老,大地江河几派流。日暮浮云君莫问,愿问强饭似初不?
  馨庵是袁世凯表弟张镇芳的字。张镇芳(1863~1933),字馨庵,号芝圃,项城老城阎楼村人,光绪进士。他们两人青少年时代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张镇芳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外逃时曾经“救驾有功”,受到朝廷重用。袁世凯也曾推荐过这位表弟做直隶总督。此时的局势大变,张镇芳与其诗歌相和,这与袁世凯跟其他人的交往就明显不一样了。
  袁世凯开篇便说“人生难得到仙洲”。“仙洲”指人生梦想。此语出自唐代诗人贯休《上顾大夫》:“碧海漾仙洲,骊珠外无宝。一岳倚青冥,群山尽如草。君侯圣朝瑞,动只关玄造。谁云倚天剑,含霜在怀抱。谁云青云险,门前是平道。洪民亦何幸,里巷清如扫。至化无经纶,至神无祝祷。即应炳文柄,孤平去浩浩。即应调鼎味,比屋堪封保。野人慕正化,来自海边岛。经传髻里珠,诗学池中藻。闭门十馀载,庭杉共枯槁。今朝投至鉴,得不倾肝脑。斯文如未精,归山更探讨。”自然,“咫尺桃源任我求”,“桃源”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此与仙洲之意相近,都是躲避现实,述说梦想。或者说,此意更接近于王维《桃源行》的“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句。紧接着,诗人转过话题,吟唱道“白首论交思鲍叔,赤松未遇愧留侯”。“鲍叔”,即鲍叔牙;“赤松”,又作“赤诵”,即赤松子。《国语·齐语》载,(齐国)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淮南子·齐俗》云: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高诱注曰:赤诵子,上谷人也,病厉入山,寻引轻举。《列仙传》称赤松子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太平广记》记述墨子世事已可知,荣位非常保,将委流俗,以从赤松子游耳。《史记·留侯世家》记张良在辅助刘邦建立政权后,功成身退,对汉高祖说“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即指此意。如果我们结合后来袁世凯在民国初年对张镇芳的厚爱来看这一首诗,其实可以看到这里所蕴藏的一种期待,即袁世凯把张镇芳比做鲍叔与张良这样的贤人,寄以厚望。
  这与袁世凯对两位塾师的语气有很大不同。他把张镇芳看做战友,而这样的战友同样需要掩饰,用赤松子神仙故事作比。最后一句“日暮浮云君莫问,愿问强饭似初不”便解开所有谜团。
  “日暮浮云”所表达的是哀愁和悲凉,古人遭遇贬黜,对日暮浮云有特殊的感受。袁世凯向张镇芳倾诉的是委屈和愤恨。崔颢《黄鹤楼》唱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顾况《宜城放琴客歌》亦唱:“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忽闻斗酒初决绝,日暮浮云古离别。”
  “强饭似初不”,此语出自著名的廉颇蔺相如故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唱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袁世凯的“愿问强饭似初不”,意思很清楚。他在表达他的愿望与决心。
  袁世凯与张镇芳情谊非同一般,堪称手足。后来,辛亥革命的炮火震撼神州大地的非常时刻,他们兄弟两人书信来往中详细论及如何应对朝廷的召唤。如其宣统三年八月廿七日(1911年10月18日)的《复张镇芳函》:
  馨庵老弟大人阁下:
  顷奉手书,具悉一一。此次变起仓猝,武汉已失。承泽手书交斗瞻送彰,传述当扆语,意极恳挚。兄断不能辞。昨已具折谢恩。惟沥陈病状,云急切恐难就道,并须一面妥筹布置等语。另又开具节略八条,大意谓无兵无饷,赤手空拳,何能办事。拟就直隶续备、后备军调集万余人,编练二十四五营,带往湖北,以备剿抚之用。又拟请度支部先筹拨三四百万金备作军饷及各项急需。并请军咨府、陆军部不可绳以文法,遥为牵制等语。此项节略已交斗瞻带京面呈承泽。如各事照办,兄自当力疾一行。
  前夕午楼过彰晤谈,兴致颇为踊跃。北路去军皆由伊统辖,兄仅有会同调遣之权,恐多推诿。鄂军全变,各路援军极少,非自成一军,不足济事。想卓见必以为然也。
  连日事务猬集,不克详细作书,用撮举大略奉告,以慰雅系。匆复。祗请
  勋安。
  愚兄袁世凯顿首八月廿七日
  袁世凯的诗是以其胸怀天下为条件和背景的。如其歌唱“远天风雨三春老,大地江河几派流”,这与“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等诗句一样,我曾经怀疑是否是袁世凯的亲笔,而白纸黑字,分明就是他亲笔书写。
  无论他一生有多少败笔,而此诗句却不乏精彩:
  九月肃霜(断句)
  重门惊蟋蟀,万瓦冷鸳鸯。
  (袁克定跋:先公从戎前应贡举,帖诗题为九月肃霜,有句云云,见者惊奇。)
  这两句写秋色、秋景、秋情,与当年黄巢造反,高喊“我花开后百花杀”有相同之处。当年,袁世凯科考落第,此诗记述心中悲苦。
  蟋蟀与鸳鸯都是秋后的虫禽,在袁世凯的笔下一“惊”一“冷”,是其心态之表现。其中“重门”、“万瓦”相对,流露出一种气派。一个“万”字,写活了霜天。如袁克定所述,此为“从戎前应贡举”之“帖诗”,其失意与苍凉可想而知。而其称“见者惊奇”,未必如此。其后来以皇子自居,所作所为,总是大惊小怪。(来源:中华读书报)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