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合理建立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的评价标准

阅读:105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5 15:46:09
分享到:

  从语文的探究性教学来讲,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倡颇为审慎,一是提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是在“总目标”的第五点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一点是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等提法相并列的,而不是从属的关系,也就是说,作为“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着它自身应承担的使命,而不能将之与其他目标相等同混淆;其次,有些人认为语文探究性教学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提法大而无当,使“探究性教学”承担过多过泛的任务,因边界的任意扩大,必然会导致探究性教学欲实施而茫无头绪。所以,为了探究性教学的目标明确而具有可行性,就不能任意扩大探究性教学的培养目标,也不能越俎代庖,把人文教育、情感教育等等当成语文探究性教学的根本目标。通过我国对中小学教育的几个指导性文件,通过对国内外探究性教学的横向比较,以及对语文探究性教学可行性的考虑,应该可以得出中学语文探究性教学的根本目的了,那就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而其他人文教育、情感教育、或者提人的发展之类,乃为语文探究性教学的次生目标,可以伴随探究性教学相对实现一定的效果,但不能将之作为其根本目的。
  评价标准的核心应放在对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测上,其他的次生目标应该围绕此一根本来做,而不能随意为之。明确了语文探究性教学的根本目的,建立语文探究性教学的评价标准才不至于无的放矢。另外,在制作探究性教学的评价标准的时候,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不能把评价标准制作得过于繁琐,使教学评价成为教学的一种负担。
  二 、重视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地位
  语文探究性教学应该在中小学各阶段进行,但随之也同时带来一个问题,各阶段有没有各自的侧重呢?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所含即探究讨论的主要内容)也有相应的规定。一至二年级强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等;三至四年级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能“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并能“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等;五至六年级则强调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能“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等;七至九年级则强调“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等。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一节,特别强调要“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在此对《语文课程标准》引得比较多,目的在于希望藉此看出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乃是在小学各阶段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步步提升要求和难度的。
  从课程标准的提法可以看出,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的要求事实上是比较高的,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研究报告的写作,查找运用资料的能力,合作研究的能力等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初中与高中的语文探究性教学又有何区别?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主要关注“深度和广度”,是在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作为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基本上在初中阶段就要建立起来,没有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也就不可能有高中语文的“深度和广度”。所以,语文探究性教学在初中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但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尤需考虑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为了避免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大而无当,使探究教学的实践适合于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要求,在评价标准的设置上,应该从初中课堂语文教学的延伸、拓展与应用上进行考虑,把探究的能力与初中语文的应用相结合。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