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影响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因素

阅读:76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5 8:27:49
分享到:
 生物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让科学探究课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在探究中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如“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问题”生成,不知道为什么而探究,不能以学生的思维发展来施教,缺少对身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部分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本文结合一些实际课堂,反思科学探究教学低效的几种表现以及它们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科学探究 有效性 和谐 高效 思维对话 即时信息 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它要求教师要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即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从生物教师的角度来讲,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自从烟台市倡导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以来,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生物课堂的教学面貌也焕然一新。但随着“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的纵深推进,一些问题、矛盾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碰撞、激荡,并日益凸显出来,影响着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认为影响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
新教材为顺应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设了许多活动项目,《六年级生物》下册就有活动项目 38个,即探究 4个 、实验 4 个、演示实验 4 个、调查 2 个、设计 1 个、制作 1 个、课外实践5 个、进一步探究 2 个、技能训练 4个、观察与思考 10 个、资料分析 1 个。要保证上述活动的有效性开展,首先要有融洽的课堂氛围作为保障,学生只有在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才能进行有效性地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让不同的思维迸发出耀眼的光芒。然而在实践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开展的活动较多,学生本身也很活泼好动,有的教师为追求课堂过程中所谓的“和谐”,只求学生思想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不求和谐、高效,致使课堂中常出现场面热闹、纪律涣散的现象,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的状态,尤其大班额的班级此现象更加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和大部分学生的正常学习。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中“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探究实验,在上课时面对还不知道如何去探究的六年级新生以及特殊的实验材料“鼠妇”,学生充满了好奇,还没有等到探究活动的开始,课堂就到处充满了尖叫声、嘻笑声,好不容易安静了下来,不到一分钟,又被某个同学的尖叫给打断,整个探究的过程是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在实验之前,学生对于要探究的问题及注意的事项、实验的关键因素等根本没有心思去思考,有的组做了半天,竟然不知道为何要观察鼠妇的生活;有的组不知道变量是什么,既有土壤湿度,又有光照;有的组用的鼠妇也是大小不一或左右两边的数量不等,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草草收场。整个过程教师不愠不火,表面上是很和谐,可是学生不能真正把握探究的要领,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与高效的探究。
为了避免这种无效的课堂探究,要求教师做好学生探究前的准备工作,如规范实验室的规则,引导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实验准备,将用具分配好,实验前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中要注意的问题等;探究中不让学生进行多项探究,只局限他们探究一个因素光,毕竟他们第一次接触设计探究实验;探究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析,让学生之间答疑解惑。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又有序的完成探究活动。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