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改革语文教学 提高创新能力

阅读:88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2 17:04:56
分享到:

  (三)在求同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
  中学生积极求异,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设想和推测时,往往是良莠并存。教学中必须设置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焦点问题,通过讨论争辩,再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求同的方向上,使学生认清是非曲直,统一认识,培养创新思维。如学完《俭以养德》课文后,我设置这样问题:本文证明总论点的三个分论点之间关系:(1)三个分论点可以任意颠倒,因为三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2)第一个分论点和第二个分论点可以颠倒,第三个则不能,因为第三个分论点在含义上比前两个分论点深刻;(3)都不能颠倒,因为三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问题提出后有学生说(1)对,有说(2)对,有说(3)对。针对不同意见,不同思维,我把每种情况选一个代表,让他们各自陈述自己观点的理由、依据,然后组织学生针对他们所说的理由、依据进行分组讨论,同学们各抒其见,互不相让,据理力争。最后,我把学生认识统一起来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机统一,变异为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在联想想象中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源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亚里士多得)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从而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我们要竭力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开展创新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奇思妙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拥有知识和思想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思维。如学习《天上的街市》,我先讲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后表情朗读,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训练。朗读后提问:“天上有街市吗?”当学生回答“没有”后引导学生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怎样由联想到想象?我把课文再朗读一遍。学生回答道:“街市——明星——街灯——想象”,达教学效果。当学生问“人物牛郎织女怎么与传说不一样呢?”我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转变教育思想,提高创新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是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由此往往导致:教师是“眉飞色舞”,学生却“雾里看花”;临考搞题海大战:日光+灯光、时间+汗水,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教育思想,提高创新能力,要改变传统的接受型教学为研究型教学,把“灌输式”、“知识型”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智能型”教学;要让师生互动中的每时每刻成为创新教育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应是富有启发性的,学生的回答应是打破思维惯势的;教师的评价有时应是有弹性的,学生的练习是要能够迁移运用的;要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注重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大语文”中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一)注重研究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师生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的研究学习中得到发展,实实在在地在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相互探讨,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思考多琢磨多,激起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