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辅助应用

阅读:76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2 17:01:10
分享到:

  2、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而多媒体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魔术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在教学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课文时,我截取了全文高潮部分,把杜十娘“用意修饰”,而后“微窥公子”,当所有希望都破灭后,怒投百宝箱,然后纵身一跳的部分用多媒体播放了出来,画面声色俱备,学生自然感受到了李甲的重财轻义,见利忘义。孙富的阴险狡诈,卑鄙无耻。杜十娘的坚贞勇敢。自然激起了学生对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的极大憎恨,对机智聪明、坚贞刚强的杜十娘由衷的敬佩。在教学戏剧《雷雨》时,我也截取了全文高潮部分——周朴园和鲁侍平见面一段,用多煤体播放出来,周朴园前后不一样的口气、声调,把这个伪善的,冷酷的,凶残的资本家的本性暴露无遗。通过这些逼真的画面,学生置身于故事情节之中,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自然达到“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学生对整篇文章的领悟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能始终饱满的激情去学习它,去探寻它的意义所在。教学中,只有用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动心、动情,才能在求知中提高能力。而电教媒体则能够再现事物,使学生入情入境,启迪心灵,促使情感变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中去感受情,享受情。
  3、充实内容,激发情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在拓展延伸这个环节,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图片、歌曲、动画,包括一些与课文链接的文字资料,都会在恰当的时机呈现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的气氛达到高潮,以激发学生情感。如《背影》重点内容讲完了,我立即播放了一首刘和刚的《我的老父亲》,配以感人的画面和情真意切的歌词,让学生再次感受父爱的伟大与深沉,唤起了学生的思想共鸣。《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节课的最后,我随机又播放了刘晓庆主演的《火烧圆明园》片断,配以解说,达到了强烈的刺激效果,让学生在愤怒与感叹之中认识到清朝政府的软弱与无能,担当振兴中华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习《新闻两则》的时候,我通过百度搜索找了几篇奥运新闻进行本课的链接阅读,让学生对新闻这种题材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当堂内容当堂解决,效果很好。如果单纯的用传统教学模式处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们只能通过课堂练笔的形式,这固然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效果不是太好。
  总之,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多媒体体使传统的“教师←→学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教师←→电教媒体←→学生”三者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使教学信息的表示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加接近于现象和事物本身。而把电教媒体引进语文课堂,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图像和声音,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有机处理,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