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推广使用,电教手段频频走进课堂,给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语文老师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呢?我想,这关键要看上什么课,讲什么内容。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有其特有的学科特点,“语文课不仅以读懂内容为目标,而应以同化语言为目标。”同化过程也就是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内化就是指学习、理解、积累课文内容,外化是指运用、语言实践。学习语文就是要帮助学生从学习、理解、积累课文内容到语言实践、运用的一个过程。
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教学,促进改革进程,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必然促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其次,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学生不但可以借助计算机阅读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读物,而且可以通过上网浏览丰富的百科知识,帮助落实“大语文”的教学观。再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视听结合,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增加学生的活动机会,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提高。
所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多种局限。这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那么语文课堂上到底如何适当运用电教手段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多媒体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我觉得课堂上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能引领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创设氛围,以声促情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课文无声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发朗读愿望。每篇文章都能表达某个观点或某种情感。学习语文,就应该让学生融情入文,感悟作者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所以我每教一篇课文,都借助多种电教手段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如:我在教学《红楼梦》这篇课文时,首先给学生播放《红楼梦》主题曲,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屏幕上的古装美女尽展风姿。仿佛把学生带入了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全班学生都凝神屏息,很好的营造了学习古典名著的氛围,激起了学生迫切想阅读古典名著的愿望。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我给学生播放这首词的演唱曲,当哀怨的音乐传来时,学生自然感受到了亡国之君李煜内心的哀痛、孤独。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时,从凄婉的朗读中,学生自然感受到了词人的丧夫之痛,亡国之悲。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豪迈的朗读,配以宏伟壮观,气势磅薄的画面,学生自然从中感受到了词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体悟到词人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渴慕建功立业的愿望。在教学时,通过音乐和朗读带动氛围,感受情境,使学生的情感自然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自然容易多了,感受也更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