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充分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

阅读:136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7 18:13:39
分享到:
 在上复习课时,我让学生用“心得笔记法”,要求学生在上复习课之前将教师要复习的内容看完后写出复习心得。比如书中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疑难点,这些内容的知识结构等,都可作为学习心得记录下来。等到教师上复习课时学生就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听课了。这样长期坚持,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又可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阅读和讨论
  我对教材中难度不太大的一些教学内容,如根的形态、花的种类和结构、鸟类的多样性、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人的身体等编写出阅读提纲,让学生根据我编写的阅读提纲,阅读教材内容,同学之间边阅读、边在书上勾画、边讨论,在明确重点、难点和疑点的同时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了解情况,并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参加讨论,让学生学会阅读和讨论。在教师精讲点拨的启发和引导下,轻松愉快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疑点。
  (三)记忆
  记忆是过去识记、经历过的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由识记、保持、再忆和重现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的。其中“记”是外界信息在大脑中贮存、编码的过程,“忆”是在大脑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物学科的具体特点,主要的记忆方法有:
  1.结构层次记忆法
  这种方法是现行教材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在现行教材中生物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学生往往对纷繁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记忆起来感到麻烦,在教学中我摸索出以下方法去记忆,就显得简单多了。
  (1)层层剥离法:“天生我才必有用。”生物的每一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相应的功用(功能)。在教学生记忆一些器官的结构特点、功能时,遵循从外到内的结构顺序依次记忆,使复杂的结构不会记漏。如在记忆木本茎的结构时,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它的内层是韧皮部,其中有韧皮纤维和筛管,因此,树皮有保护、支持输导的功能。剥掉树皮是形成层,它是由几层细胞构成的,中间一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因此它的功能是不断地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剥掉形成层便是木质部,由于木质部是由木纤维和导管组成的,因此,木质部的功能是支持和输导的作用。剥掉木质部便剩下中间的髓(树心)了,由于它是由一些薄壁细胞构成的,因此,髓具有储存营养的功能。将刚才剥下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放在一起就是木本植物茎的维管束了。这种方法还可以用在草本植物茎、花、叶片、动植物细胞等的结构和功能的记忆。
  (2)层层包裹法:这是与层层剥离法相对的一种方法。在记忆时找出结构的中心所在,然后逐层包裹而成。如花的结构中心位置是雌蕊(产生胚珠),雌蕊外面包有雄蕊(产生花粉),雄蕊外面包有花冠(保护、招引昆虫),花冠外面包有花萼(保护),包好后放在一个“托盘”(花托)上,再在下面插根“杆”(花梗),这就是一朵花的基本结构了。
  2.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顾名思义,是一种在积极思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方法,它是有意记忆的一种。这种记忆方法的前提是理解,因而指导时要让学生对某种知识积极动脑,深入理解,对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一些基本原理,应采用这种记忆方法,否则很快会遗忘或记忆混淆。如在记忆细胞吸水的原理时,就必须先理解浓度、细胞液浓度、外界水溶液浓度、物质扩散等知识才能够牢固地记住细胞的吸水原理是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又如在记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概念时,在理解了它们的过程后记忆就难以忘记了。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