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转化成a-2ab-b +ab=0,后化成(a-b)+ab=0,其实一开始就错了。
第四种:两边同除以a ,得到(a/b)-(a/b)-1=0,然后把(a/b)当成一个整体,求出(a/b),得到tanA的值。
第五种:直接把b当成常数,把原方程看成一个关于a的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求出a的值,最后得到答案。
针对这五种思路,我并不马上评价,而是和学生一起重新读题,一起思考,一起分析。
师问:此题要求什么?
生答:求tanA,
师问:在直角三角形中tanA=?
生答:等于对边比邻边,在这里是
师问:根据已知条件如何求 呢?请观察式子a—ab -b =0。
生答:哦,明白了,可以把两边同除以b,然后把当成整体,进而得到答案。
再回顾原先第2种,大部分同学都知道了接下去该如何思考,至于其它的几种解法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合作自己去分析正确和错误的原因。
“导学稿”的课堂教学,教师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掌握一定的技巧,促进学生能力提高,触类旁通,从而形成数学思维。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上黑板进行分析、讲解,学生情趣浓,效率高。
2、教学反思——达成技能,得到思维拓展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强调反思,不过大都是老师口头上说说,及时反思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多学生没有领悟数学的特点,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光追求做题的数量,其实一道题做错了,不管是老师批改的,还是自己对答案对出来的,都应该立即反思,这题错哪儿?这样的反思不会耽误多长时间,但从此以后,遇到类似的错误就可以避免,数学会逐步学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