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素质教育的天敌

阅读:62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30 11:15:35
分享到: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面试”选拔的近600名预录取的大学生即将向社会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当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人们或期待,或质疑。记者近日围绕着高考改革问题,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负责人。
    高考:见分不见人的选拔?
    “良好的生源是办学成功的一半”,上海交通大学分管教学、招生的副校长印杰打了个比方,“如果将大学比喻成一个工厂,招生就像工厂选购材料一样,没有良好的原材料,怎能指望工厂生产出好的产品?工厂要有特色,才能打造品牌。同样道理,国家帮学校‘采购’完成‘选材’过程,这是不科学的。一流大学更应注重招生多元化,否则特色和品牌无从谈起。”
    高考利用“刚性”的分数和志愿,完成了几乎所有高校的人才选拔。考生往往因一分之差、一志愿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印杰说,“唯分数论”的培养模式导致的后果是过分培养学生追求标准答案的能力。他以政治考试为例说,很难想象,高考中的主观政治问答题均有标准答案,为了更靠近标准答案以得高分,考生们纷纷将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全部答满试卷,哪怕毫无逻辑甚至前后矛盾。原因只有一个:学生只想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让阅卷老师找出尽可能多的接近标准答案的“得分点”。创新的动力在于不断提问,过分强调标准答案等于抹杀学生的创造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变成了“答题机器”。
    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说,对一流大学而言,“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重点高校应有适当权力选拔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材料”,国际上大凡一流大学,几乎都是自主招生的。“中国地区发展失衡,高校自主招生不可能大面积铺开,但一些经济相对发达、高等教育入学率和诚信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可以实施小范围试点,探索和积累自主招生的经验。”
    高考:素质教育的天敌?
    目前,素质教育迟滞不前,应试教育势头却依然强劲。不少人认为,高考制度一天不改,素质教育就一天难以前行,甚至有言论表示“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取消高考”。
    “高考自身存在弊端,某种程度上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初衷。”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说,几十年来,我国的高考制度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与标准,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体现了公平性。高考给了全国考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广大农村考生来说,高考更是成为了他们当中不少人命运的转折点。但不可否认,高考有自身的一些弊端,例如一考定终身,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对素质与能力的考察等。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培养模式使得中小学无奈地推行应试教育,而且从高中、到初中甚至到小学、幼儿园,学生入大学之前的竞争,波及到了孩子的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这就给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而形成了一种矛盾:高考的初衷是为了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以选拔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如今,高考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素质教育推行的障碍。
    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大良说,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其实是教育思想的区别,而不是教育方法上的不同,不能简单地说“搞面试就是素质教育、搞笔试就是应试教育”,“笔试照样能考出素质来,但考什么、怎么考很重要,不能过于强调标准答案”。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