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素质教育的天敌

阅读:62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30 11:15:35
分享到:
    高考:选拔制度何去何从?
    近年来我国的高考改革可谓年年有新招:在考试组织上,2004年有11个省市开始在高考中实施国家统考分省命题改革;在考试内容上,有“3+X”科目设置方案;在考试时间上,有了春季、秋季两次考试;目前,全国53所高校享受着5%“招生自主权”。
    然而,这些高考改革“新招”的效果均不尽如人意。我们不能回避一个问题:我国高考选拔制度将何去何从?
    姒健敏说,高校“分类选拔”是必然趋势,不同类别的高校,应在选拔方式上适当区别对待。比如,对高职院校而言,可让少部分考生通过标准化考试,或者高中毕业考试,不用参加高考,申请直接入读;对名牌大学而言,可让少部分考生参加高考或标准化考试,并配以适当的面试,尽量扩大学校自主招生来“不拘一格录人才”,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可更多地挑选创新型人才;对一般高校而言,大部分考生可主要通过高考考试分数进行选拔。
    张大良认为,可实施多种不同层次的高考,如一年内举办全国统一高考、重点大学联考、地区高考等,考生可以选择参加任何种类的考试,并用他认为最满意的一次考试成绩向多所学校提出申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可根据学生提供的参加不同层次高考的成绩、中学的表现、学校自行组织考试、成绩等综合表现决定是否录取。理想的状态是:考生可以同时拿到不同学校的录取通知,学校也可以提供学生不同的机会选择,最终让学生和学校进行合理双向选择。
    侯自新认为,对高考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进行知识与素质的双重考查,尝试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既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动手动脑的能力。有了这样一种机制,才能推进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