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议角色扮演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80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3 9:07:38
分享到:

二、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的适用范围
“角色扮演”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具体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角色扮演也不是生物课中任何教学内容都能适用的:那些本已具有具体形象或生动描述的分类、形态、结构的生物学内容,毋需设计角色扮演;其适用的范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带有很强的说理性或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抽象知识
例如,在讲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中,围绕人体所需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的这一目标,采用“学生看病”的角色扮演方式进行:课堂上让一学生扮演“医生”,让另外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家有“大头娃娃”的“母亲”、过度肥胖、夜盲症、脚气病、坏血病、佝偻病、贫血的患者、让这些学生分别描述患病的症状,之后由扮演“医生”的学生给他们讲解患病的原因及进行治疗的建议,不当之处,由其他学生指出并补充。运用这种角色扮演法能化抽象为具体,使“死”的知识活过来,并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中。
2、用于带有争议性,学生由于主客观因素不能全面看待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时,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分别以普通公众、医务人员、科技工作者的身份谈谈病毒对人类的利弊。这类知识主要集中在科技与社会方面,如“细菌与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运用这种角色扮演法能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辩证的看待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3、用于章节性的总结复习,促成学生寻找其相互关联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完人体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后,教师可以找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心脏、肺、小肠、肾脏等器官,学生手中拿红色线绳以示血管,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功能并探寻四者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角色扮演,有利于学生掌握上述器官的作用,理解了循环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所处的“中枢”地位,更有利于其学会运用整体的观点去看待生命活动。
三、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的组织策略
角色扮演活动从表面上看教师好像很轻松,整个活动都是学生在操作,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教师起的作用不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只不过其表现的形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为隐形而已。要保证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生物教师在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找好主题。角色扮演活动并不是对解决所有的生物问题都有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只有适合角色扮演的主题,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选课题题要尽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给学生的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稍稍超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有一种挑战,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热情。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