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议角色扮演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80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3 9:07:38
分享到:

角色扮演法是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由教师或学生依据教材扮演特定的人物,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的活动。这种方法角色扮演过去大多出现在社会学科的教学中 ,在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出现较少。但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和素养的结合,这就为角色扮演法在生物课堂上提供了广阔的应用舞台。
一、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1、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生青春勃发,大都喜好模仿,乐于表现,课堂中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期望自己的表演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角色扮演法正是适应了学生的这种年龄特点,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在此过程中,改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情形,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2、为师生的双方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
在角色扮演中,参与的学生身兼资料收集员、编剧、导演、演员多职;没有参与的同学会饶有兴趣地观看演出,听的会比以往更为认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会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个性特长会把握的更为准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育家观察发现,一个人的学习效率,随着教学方法的不同,有着以下明显分别:( 1)如果只是听,学习效果是30%;(2)边听边看,学习效果是50%;(3)藉着听、看和实际操作,学习效果可以达到80%。流传久远的学习原則,也说明了(1)What I hear I forget;我听了,就会忘记;(2)What I see I remember;我看了,我记得;(3)What I do I know。我做了,我就知道。所以,依照此自然法则,角色扮演法确实是有其可取之处。
4、促成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对社会或自然事物的扮演过程,有利于其对社会及自然事物的关心。在扮演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学生会学会关爱生命、关注社会,逐步提高正确地分析和鉴别能力及自己的人文素养。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