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八法

阅读:86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3 8:40:57
分享到:

四、创设音乐情境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 “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重要的多。”在各门艺术中,最富通感功能的要数音乐,它以独特的音符、旋律、节奏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往往使人屏气入境,由境生情,情感交融,乐趣无穷。
如讲 “生殖”这节课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曲子。在悠扬、舒缓的乐曲声中,同学们渐渐随唱起来。音乐停止后,教师问道;“同学们刚才听的是什么曲子?”同学们踊跃回答;“世上只有妈妈好。”“对,妈妈是伟大的,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好妈妈,她为了我们能够好好学习 而不辞劳苦地工作着,耕耘着。可谁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怎样在母体内形成呢?”本节课把音乐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一个和谐、庄严、美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加强了德育功能。
五、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教师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挂图、模型、投影、录相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可以把知识由静止化为动态,由深奥化为浅显,由抽象化为具体。从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使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如讲 “鸟类的多样性”这节课时,课前,教师把鸟的挂图张贴在墙壁上,鸟的模型放在窗台上。当同学们一走进实验室看到有的鸟在空中翱翔,有的鸟在陆地上奔跑,有的鸟在水中嬉戏,仿佛进入鸟的天堂。大脑马上兴奋起来,许多疑问随即产生:“这是什么鸟?”“这些鸟的嘴为什么有的、有尖的?”“这种鸟的翅膀这么长,是不是飞的最快最高的鸟?”在同学们质疑问难中,鸟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相适应的教学目标逐渐暴露,并且在教师的启发下得以实现,本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创设实验情境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观察、思考、想象和推理,从中发现和掌握其规律。整个实验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如学完根、茎、叶几章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如下一个实验情境:一个地方因遭受洪涝灾害,水被污染,不能饮用,请你制取少量的饮用水。下一节生物课时,有的同学带来了红薯、土豆等变态根、变态茎榨取的汁液;有的同学带来了甘蔗、仙人掌等榨取的汁液;还有的同学带来了在太阳下把塑料袋罩在盆栽的植物上,利用蒸腾作用制取的水。通过这个实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利用,并且发挥了他们的智慧和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能力。
七、创设 “角色”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台上站,学生台下看。这种模式严重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干扰学生的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接触到创造性劳动时,他们对知识才会觉醒起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深刻变化。正由“观众”走向“演员”。教师应为他们提供大量自我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争取让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如讲 “骨折和骨折的急救”时,教师让一名同学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在跑步过程中,突然摔伤了,并且发生骨折,发出“哎吆、哎吆”的痛苦叫声。然后找两名同学拌演“急救队员”的角色,赶快拿着准备好的棉花、纱布、夹板和绷带为“伤员”进行包扎。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同学们轻轻松松学到了急救知识,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动力。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