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研究

阅读:68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6:53:23
分享到:
二、运用“期望心理”,给学生以被赏识的希望
运用“期望心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情感。心理学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根据这一点,教师在迎接每一届新同学时应真诚地期望:大家都经受过了无数次的小考和中考,现在,都成了优胜者,勇敢地坐在这里,今天的学习,对你们来说一定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心就是完美的。所以希望也相信大家能做一个最完美的自己。“最完美的自己”让学生有了对自己终生的信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首先是生理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再次是归属与爱的需要;第四是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来自他人尊重两个方面;最高一层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孩子们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视,尊重和认可。“完美”只要尽心,不但给了每一位学生自信,还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为他们的自我实现提供了追求的精神动力。
这样的期望演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学生们都尽了自己的努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因而往往也能够变成现实。
期望往往能使教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有教师。真诚的期望会转变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使教师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找到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即使有时会有学生对教师的误解和委屈,仍应以宽厚的期望化解:每一个人真的是大海,美丽得有时很难让人理解。学生会觉得这是个对他们充满信心的教师,他们会努力做个最好的自己,一下子就亲近了他们的老师。
一位教师拥有了对学生的期望,也就等于给了学生希望,而这种充满师生情的关系会因为和谐交融而形成一股强大合力,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激起学习的热情,使教学双方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教学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贯彻赏识为主的教学原则,注意应用欣赏,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同时要面向所有的学生 "因材施赏".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