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研究

阅读:68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6:53:23
分享到:
1.运用期望动机理论,放低起点
学习心理学家提出了这种期望动机理论:动机=估计成功的概率×对成功价值的评估。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学生从事某项学习活动动机的强弱,取决于他对获得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估计与他对成功价值大小的评估的乘积。其中有一项大,就会影响到学生动机强;如果其中有一项小,也会影响到动机弱;如果其中有一项零,他认为没有学好的可能性,或认为学了也没有什么价值,那么他的学习动机就可能是零。提高学生的成功概率,主要通过引导得法与降低难度,成功价值的评估,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能受到多少人的注意,说穿了,学生均有表现的欲望,因此后进生、中等生、尖子生也都需要表现的机会,每一位学生需在人前多加表扬,多给学生戴高帽。
运用学习成就动机的理论,从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入手,从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项目入手,低起点,选好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每个人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评价分层
首先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终了环节,往往是安排在教学过程以后的。但布卢姆他不主张这样做,他把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提出了形成性的评价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评价观的根本改革。他认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目的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教学评价观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要改革评价观,老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每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其次评价要注意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
上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推进,分类指导,老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在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降低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可以使几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改变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原则,运用前瞻性和鼓励性原则,肯定学生的一切结论是鼓励性评价原则的核心。美国一位小学老师的评语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赞赏每一位学生。一位美国老师问一个小学生:5+4=?当一个小男孩响亮地回答8时,那位老师真诚的赞赏语震撼我们平时严格要求的老师: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吗?“很好”赞扬了这个学生的大胆;“很接近”鼓励了这个学生只要再努力就可以成功了;“谁还有不同意见吗”把这个小男孩的结论和正确的结论以平等的评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我们抓住这股力量,激发各类型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争取数学成绩的大面积丰收。目前心理学的发展现状看,它还远远跟不上实践工作的需要,更不要说本书的内容了。弗洛伊德企图从病态的人入手、马斯洛企图从俊才入手来研究普通人的心理,但是距真正的解决还有很多路要走。本书以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矛盾的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以整体论和主体论的认识方法,采用实验与思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且以统计学的观点来扩大科学的界定,对以往成果作了整理和补充,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例如作者发现学生的习得与练习量不成线性关系,它有一个突然变得快速的“拐点”(数学术语,意为转折点),“拐点”的成因及如何预知,当练习量再增大时,又会出现难以提高的“高原区”,如何突破它,这是一个涉及教学效率的重要问题,要从教师可操作的层面上去揭示它,研究是不足的。再如,世界各国都重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然而对情感发展的序和“需要强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所知甚少,远没有达到可以指导教师工作的水平。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