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政治课教学与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阅读:64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5:39:03
分享到: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具体的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老师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不停地划书、记忆、背诵,在德育内容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常常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在德育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也得不到合理的承认。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其结果是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人支配的地位,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追求循规蹈矩,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思想政治的德育渗透首先就要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明确了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才能进一步的开展好教与学的关系。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多启发学生,多调动学生,多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要再延续以往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局面。
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中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已上升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当务之急。特别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而言。近年来媒体报道各地发生的几起中学生杀死或是老师或同学的案例,这更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的重要性。
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要鼓励学生,让他们能充满自信心。这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见自信心在人生通往成功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自信心相抵触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损坏身心健康,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绊脚石。因而,要帮助学生克服与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去主动地、仔细地去发现他们的任何一点闪光点,要戴着放大镜去观察、去发现,要学会真诚地去赞扬学生法,对他们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对他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我们都要去赞扬,我们都要去鼓励,这样他们才会有充足的自信心,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要引导学生调节好自己的性格、情绪。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性格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良好性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和健全的理智,也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在思想政治课中,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中学时期是学生性格的塑造期,也是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时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做人做事要有坚强的意志,对待生活和学习要有积极的情绪,要学会扬长避短克服自己的缺点,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调节和培养好自己的良好的性格和情绪。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