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很复杂,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生物学科离不开实验,实验离不开实验材料,书中给出的材料当然是经典的,但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探索,努力去寻找采集更方便、效果更明显的实验材料,以改进实验方法,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只依靠讲解或只出示一些直观教具,有时学生很难理解,当然只能获得比较抽象的知识,如果通过人人参与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生物教师如何上好实验课,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以下是本人对“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的改进。
“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人教版课本七年级上册第127面)
实验步骤:
1、取金鱼藻或黑藻放在盛满自来水的烧杯中,再反扣一只短颈漏斗。漏斗颈上再反扣一只装满自来水的试管。
2、将这一装置移到阳光下。不久,金鱼藻就不断释放出小气泡。
3、待试管内液面下降到比烧杯液面低时,慢慢移出试管,用拇指按压住试管口,反转试管,使试管口向上。
4、松开拇指,把带火星的细木迅速的放入试管内,观察发生的现象。
教材中观察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使用的方法是排水集气法,还要用到漏斗、试管和烧杯等,实验方法比较麻烦,实验器材多,很难实现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我把实验仪器改为矿泉水瓶,让学生人人都能做这个实验,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实验名称:“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改进
实验用具:500ml左右无色透明的矿泉水瓶(其中瓶盖中间用手锥扎孔,粗细能放进一根吸管)一个、透明吸管一根(长度约10cm左右)、金鱼藻数条(最好是靠近顶端的,其他水生植物也可以),火柴、卫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