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密切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广泛的,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还要求了解社会生活,关注生物技术的变化,热衷于对社会生活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例如:克隆技术的应用、劣质奶粉事件、禽流感事件、四川大地震、手足口病、猪流感等。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课文的内容,适时、适地与学生讨论生活热点。既体现生物课的灵活性,又能激发起学生的高涨的学习情绪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生活中的“母亲为儿子捐肾”引出肾脏,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去想肾脏到底具有什么作用。
二、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与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分别完成的不同行为,所以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因此,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1、学生参与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中,利用中学生的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在交流展示、质疑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互动交流,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讲授食品安全问题时,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尝试解疑。教师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介入学生讨论。在活动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对“基本问题”各抒己见,允许其他学生可进行适当的补充。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得出正确的观点和结论,使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体会到收获的愉悦,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探索问题的习惯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利于师生和谐相处、教学相长。在这些活动中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表达等能力及整体配合,而且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关系和亲密情感,从而诱导学生在乐中学。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设人人参与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一些活动的开展要在课下,我们设计了生物科普手抄报、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植树节活动、以身体健康为主题的黑板报等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
总之,我们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好生物课堂,科学创设课堂情景,抓好每一个教学细节,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提供适合于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喜欢生物,真正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