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学案导学模式下优化好生物课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帮组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提升发展创新能力,是目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课题。通过两年的学案导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做法为:
一、以学案为载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1、巧妙设置亲身体验,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种不良倾向,就是观念陈旧,以讲为主,在有限的时间里灌输更多的知识,使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领悟。这样的课堂不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致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亲身体验,让他们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既可以形成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又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呼吸运动”时,让学生去体验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让全体学生把手按在胸骨处,深吸一口气,然后尽力呼出,反复做三次。之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在呼吸时胸骨和肋骨的变化。这个问题一出,学生有了感受,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意见不一的同学竟然争论起来,这时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让他们看了多媒体上呼吸的动态画面。看完这个资料,同学们心中有了答案。接着,我又进一步说,他们的变化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其他结构随着呼吸变化,这时,学生问还有什么?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起来了。
2、创设情景,引起认知兴趣
①.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身边获得知识、感悟知识
初中生物教材贴近于生活。很多内容都是学生了解自身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由“肥胖症”引出合理膳食,由“输血”引出血液,由“出汗”引出排泄等。
② 利用动画图片影视等情景,激发兴趣,实现知识的升华
运用动画图片,创设自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提高感悟。结合多媒体、幻灯片、挂图、实物演示等多种手段按层次、分步骤将知识内容问题化,并极力将问题肢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 , 从而便于学生展开小组内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改变“学会知识”这样单一目的和最终目的,达到“会学”的新课改理念,教师要把握课堂中的演示、讲解、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发现多条通往目的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化学性消化是抽象的,而如果用flash动画来演示三种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逐步分解过程,这样学生可以在动画中对这个化学性消化有了自己的认识、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