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享有更多的学习自由,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去自主思考或者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当学生出现卡壳时老师再充分发挥引路者的角色,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启发。
怎么放手给学生呢?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历史具有过去性、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学生是不能直接地体验的,但是通过历史实践活动就可提供感知,较好的拓宽、深化历史知识,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化,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并写下所想所感;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文史资料;学生组织排练历史话剧;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在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相互间取长补短,各抒已见,互相学习,使得历史课堂不仅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也不再是几个优等生的“独奏”。
我在讲解完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唐朝各方面史实的印象,设置了一节《梦回唐朝》的活动课。上课之前,我把学生分成了政治、外交、民族关系、经济四个小组,让他们自己想办法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唐朝在这几个方面的成就。
这样的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们都非常地兴奋,小组成员们纷纷进行头脑风暴,很积极地去看课本,通过上网看课外书等方式去搜集相关的史料。正式上课时,他们的点子让我非常地欣慰,学生的潜能真是无限的。对外关系小组的同学给我们演了一出话剧,两个同学扮演“日本人”、“新罗人”,他们都患上了“爱上唐朝文化综合症”,去找唐人治病,他们兴奋地说出来对唐朝文化的痴狂,对唐朝文化如数家珍。民族关系小组的同学则选取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个典型事件来排演历史剧,向大家展示了大唐对各个民族的宽容开放。这两个剧本写得都很幽默风趣,并且符合史实,引得同学们阵阵大笑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唐朝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理解。政治小组的同学则民主推选了一个同学作为代表,讲解他们小组一起制作的课件,向大家娓娓道来唐朝的重要政治制度和重要皇帝的统治局面,这个课件是他们翻看了众多历史资料得来的成果。经济小组的同学向大家展示了一张张历史文物的资料,集中展示了唐朝的手工业繁荣景象,他们胸有成竹地向大家介绍着唐三彩、白瓷、青瓷……在这堂课上,作为老师的我更像一名观众,开心地欣赏着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学生就是这节课的主角。
适当地放手给学生的历史课堂一方面因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勃发出无限生机,学生们在品尝自己动手的乐趣的同时也更了解了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在历史学习中进行分组合作与竞争,学生彼此之间就各自的体验、发现进行交流,有利于他们对学习策略的准确把握与高效应用,也有利于他们全面、深入的体验学习内容。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协作、交流的氛围和条件,提倡民主、友好的合作学习。
正如一位学者所言:“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主战场在课堂。”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不再充当“搬运工”的角色,单纯地把历史知识从教科书、参考书搬到教案上,再照本宣科地搬到课堂上塞到学生脑袋中,这样的流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教师应该多渠道、深层次、宽领域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适度的指导和“放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主体学习的能力,历史课程才会迸发无限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