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提高数学预习效率的方法初探

阅读:73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8/15 10:15:10
分享到:

摘 要:本文首先明确了数学学习中预习的重要性,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很差,在分析了其原因后,作者做了几点尝试,旨在提高数学的预习效率。其中对课内预习进行了尝试并逐步完善,同时对有效的预习方法做了归纳。
  关键词:数学预习 预习方法 终生学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所谓预习,就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预习的重要性
  成功的预习作用有三。其一: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其二: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预习对于一些学习后进生来说,作用更加明显。通过预习,他们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了这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让他们在课堂上不掉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其三:因为好的习惯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而预习这种好习惯会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做好铺垫。
  二、遇到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倡导: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下列种种现象。
  1、预习要求不具体,导致预习不到位。有的老师布置作业时,只说:“今天晚上预习×××内容。”学生就走马观花的看一遍,预习作业形同虚设!
  2、没有预习方法,学生无从下手。凡事得有法,有路可循,否则学生无从下手。
  3、预习得不到落实。晚上布置了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老师不管不问,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得不到及时反馈。
  4、预习见高不见低。由于预习不能实事求是,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总是以优先预习效果取代全班学生预习水平。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