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提高数学预习效率的方法初探

阅读:73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8/15 10:15:10
分享到:
由于存在上述种种现象,有些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于是课前对老师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在学生讨论与合作学习过程中,心中无数,导致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不能充分利用手中的导学稿,认真思考教材与导学稿上提出的问题,甚至连教材中的数学名词定义、性质、定理都不知道,就急于完成练习,有时甚至是从参考资料上直接抄个答案糊弄检查。这样便一点也达不到预习的效果。
  三、几点尝试
  首先,预习作业仍需坚持布置下去。毕竟部分学生还是有自学性和能力完成预习作业的。我们应该鼓励这部分同学,并努力发挥他们的代头作用。另一方面要抓预习作业的检查力度。初期教师逐个亲自检查,并尽量做到面评,待时机成熟后可由组长代评或学生互评。
  其次,由于学生的自觉性不高,所以课余时间做预习的质量较差。个人觉得,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我们有必要“牺牲”一些课内时间。如起初我在每节课的课前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在课上进行预习,这样至少学生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其实这种类似于杨思中学所提倡的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并不少见,然而由于我们学生的能力有限,此方法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常常有新课讲不结束的现象;随后我进一步完善了课内预习,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式的预习。在充分发挥各小组的合作意识下,我又尝试抓住学生好在同伴中表现的心理特点,让其将预习的成果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或代表小组在班内进行汇报。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预习效率大大提高。当然,这种课内的预习只是一种缓兵之计,最终还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前预习。真正做到 叶圣陶 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再次,要适时给予一些预习方法的指导。在初期甚至可以专门准备一节有关预习方法指导的课,当然若能在面评中做针对性地个别指导效果会更好。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预习方法供参考:
  1、读一读定义法则。预习时要认真读一读这些定义法则,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并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想一想例题。对于例题,它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关键,例题理解不理解就决定你会不会做这种类型的题,预习中遇到的例题要好好想一想它与前面的知识有何关系,可以先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然后理解每一步怎么得到的。如果不理解,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3、说一说难点。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别人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同时听取别人的见解,在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
  4、写一写笔记。预习笔记在课前预习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预习时要适当做学习笔记,主要包括看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读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在教学中要建议学生做笔记或整理“错题集”。
  5、做一做练习。预习完例题,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法去做一做课本中的练习。这样能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增强预习的信心。
  6、补一补旧知识。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7、提一提疑问。在预习中记下的难点,在上课时可以向老师提出来,让老师给予合适的解释,这样即给老师提个醒,哪些是学生不易掌握的,又解决了自己的疑难问题。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对预习中生成的问题,我们要引以重视。其实这才是预习的精华所在。我们可以提出来让大家共同探讨;也可以做个整理,定期对那些能在预习中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予以鼓励。
  总之,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改进,我发现要让学生主动预习好,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不能放弃,因为只有让学生会预习,而且懂得怎样的预习方法效果好,才能凸显课堂的高效和自主。作为老师,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而且要给学生洞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正确实施课前预习,课前、课内、课后重视学生主体的展现,营造和谐、融洽、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就是交给了学生一把终身受益的钥匙!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